大隱、小隱

        年輕時,對“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不甚瞭解。那時侯,我喜歡獨自一人,在田野漫步;喜歡讓思緒在綠意盎然的田野裏象晨霧般飄散。所以,當時我便覺得,上面的話似乎說反了。應該是“大隱隱於野。”因爲,在野外,心靈才能更加沉靜。一個人,也才能夠修煉成仙風道骨般的隱士。

        現在,我終於明白,還是年輕時不夠成熟。因爲即便你要隱居山林,也還是需要金錢來開路。那麼,這些錢從何而來?闢開錢不說,你也未必就真能凡心不死,隱居一生。

      北大畢業的一對夫妻,當時做起了當“桃花源主”的夢想。承租了上千畝的山地,在那裏過了十多年的隱居生活。那些年,因爲要僱人幹活,竟然也耗資幾百萬。最後,爲了孩子上學,還得迴歸社會。

        無論是獨自出家當和尚、道士,還是象北大這對夫妻隱居山林。其實,都是一種逃避。

        人是一種羣居的社會動物,你逃避就意味着失敗。就象我寫作,不僅僅是自我陶醉,最終我當然還是希望作品能問世,能夠得到很多人的認可,能爲自己賺取稿費。

        “大穩隱於市。”一百年前的魯迅,最後定居大上海,辛勤寫作,終成百年來中國作家第一人,便是最好的佐證。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是中國屈指可數的經濟、文化中心。假如魯迅一直隱居在他兒時的百草園,恐怕一生也就默默無聞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