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的攻心戰

在心理博弈中,洞悉對方的心理狀態非常重要。

這個故事就是“心理博弈”最典型的例子。

韓信用攻心之策,一戰定乾坤,一代英豪項羽就此隕落。

韓信是怎麼從心智上瓦解對手鬥志的?

《史記 . 項羽本紀》記載,公元前203年,在垓下,一代智將韓信和一代猛將項羽最終要一絕勝負了。

此時項羽兵力損失不少,糧草也用盡了。韓信把項羽重重包圍,決定採取攻心圍上的策略,對付項羽。

入夜,項羽聽到楚歌四起,心陡然一沉。

他不解的問部下,爲什麼漢軍中楚國人這麼多?難道漢軍已經把楚地佔領了。

其實,這是韓信營造的假象。這些唱楚歌的人都是漢軍。充滿鄉愁的楚歌,如母親聲聲呼喚,一些士兵聽後思鄉情深,淚如雨下,結果偷偷的逃走了。

項羽更是萬念俱灰。慷慨悲歌,寫下了《垓下歌》。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詩大意: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氣世上無人能比。

但時局對我不利啊,烏騅馬跑不起來了。

烏騅馬不前進啊,我該怎麼辦?

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該把你怎麼辦?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敗亡之前吟唱而出的一首詩。

此詩概括了項羽平生的業績和豪氣,表達了他對美人和名駒的憐惜。抒發了他在漢軍重重包圍之中那種充滿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

詩虛實結合,生動顯示出項羽叱吒風雲的英雄氣概,表露出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感情。既洋溢着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着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又爲天地之間人力渺小而無奈沉重地嘆息。

在神祕的“天道”面前,人是非常渺小的,即使是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經不起“天意”一擊。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可避免,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他沒有留戀、悔恨、嘆息。他唯一憂慮的,是他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戰的美人虞姬和烏騅馬的命運。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姬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想到這,尖銳、難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齧着項羽的心。他無限哀傷地唱出了這首歌的最後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是項羽面臨絕境時的悲嘆,在這簡短的語句裏包含着無比深沉、刻骨銘心的愛。

虞姬也很悲傷,眼含熱淚,起而舞劍,邊舞邊歌,唱起《和項王歌》:

《和項王歌》
漢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歌罷,虞姬悲壯自刎身亡。

項羽與虞姬的別離詩,慷慨激烈,有千載不平之餘憤。

後項羽率親信騎兵800餘人向南突圍。烏江亭長已經給他準備好渡江的船,希望霸王趕緊渡江。項羽沒有聽從烏江亭長的勸告,以渡江保全自己的性命。

一代英雄項羽在烏江(安徽省河縣烏江鎮) 自刎而死。

寧願站着死,不願跪着生。

曾作爲頂羽手下的韓信,看到了這一點,利用這種心理戰術,摧毀了一個將領的驕傲與自信,也攻破了他手下士兵的心理防線。令人爲項羽的死感到惋惜。

如果沒有韓信這齣戲,項羽不亂陣腳,回到江東,重整齊鼓,結局勝負幾何,也未可知。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啓示:

在項羽看來,他之得以建功立業,最主要的依靠是烏騅馬;有了它的配合,他可以所向無敵。

他認爲,別人對他事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任何人對他的幫助都沒有多大意義,沒人配作他的戰友。

這種傲岸無人,唯我獨尊,嚴重誇大了人的個體力量。猶似匹夫之男,既不善於用人,也不會審時度勢,違背了事物發展客觀規律,使事態發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必然走向失敗。

一旦天時不利,除了滅亡別無選擇。在天面前,人是非常渺小的,即使是英雄,也經不起天的一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