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形 教研無疆

今天上午我們學校物理組一行四人,來到了美麗的涼泉初中,參加縣教研室組織的片區教研活動。路有點長,七拐八彎的終於趕到了,簽完到立馬開始了第一節公開課的聽課環節。匆忙中坐定,心才漸漸靜了下來。

第一節課李翠清老師教學《歐姆定律在串聯電路中的應用》,從複習舊知開始,由舊知引入新知的學習。探究串聯電路總電阻與分電阻的關係,先安排學生設計實驗電路,通過分組實驗測出兩個已知電阻串聯後的總電阻,再與原電阻進行比較,得出他們之間的定量關係:R=R1+R2。進一步由實踐到理論,鼓勵學生通過公式推導,得出這個規律。接下來安排學生練習鞏固新知,例題的選擇很用心,有安徽省的中考真題,老師親自進行板演,注重解題的規範性。然後小試牛刀布置了學生自主練習,孩子們的板演也很精彩。整個教學過程始終遵循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回到理論的方式展開,有講有練,有探有研,精彩不斷,效果顯著。

楊灣初中的梅明超老師教學的也是同一個課題,同課異構,給我們帶來不少的思考和衝擊。梅老師由展示“酒精測試儀”導入,利用認知衝突,成功的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知的學習安排了兩個實驗探究,探究一單個電阻對電流的阻礙和雙電阻串聯對電流的阻礙,對比後得出:“串聯電路總電阻比任一分電阻都要大”的定性結論。探究二串聯電路總電阻與分電阻的定量關係,分析引導環環相扣,精彩紛呈,如何體現等效性→同一電路中電流相等→用什麼調節電流→滑動變阻器→滑動變阻器無法指示電阻大小,不便於進行定量分析→利用電阻箱進行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得出各自的實驗數據,結合數據分析很容易得出結論: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於各串聯電阻的阻值之和。兩個實驗由淺入深,由定性到定量,始終以學生爲中心,讓他們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十分貼合現代的教學理念。學生鞏固練習的設計也有十分的獨到之處,結合習題即複習了新知,又通過計算結果的分析,總結出串聯分壓的特點,再安排學生的公式推導,從所學的舊知中產生新的收穫,進一步確認這個特點的正確性。這種一題多用的設計,讓聽課的老師耳目一新,獲益匪淺。教學的最後安排了氣敏電阻的動態分析,迴應了課前的導入問題,前後呼應,相得益彰。“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安全教育提示,畫龍點睛的迴歸課堂之外,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整個教學設計一氣呵成,完整完美而有效。

兩節課同一個課題的不同設計,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就如同一樂曲使用了不同樂器的演奏,達到了同曲異工之妙。李翠清老師使用中華民族樂器,成功彰顯了傳統課堂的魅力;梅明超老師則採用西洋樂器演繹,完美凸現了開放性課堂的活力!

教學有形,教研無疆。爲了擁有更具生命氣息的課堂,一羣人樂此不彼,不知疲倦的行走在研修的路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