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向人傾訴

1 苦惱

昨天監考的時候,看了高三的試卷。試卷上的小說閱讀題選的是俄國作家契訶夫創作的短篇小說是《苦惱》。小說寫的是一位名叫姚納的車伕,一心想跟別人談談他才死不久的兒子,減輕一些內心的傷痛,可幾次三番沒有人聽他的,結果他只好把滿腹心事向他的小馬訴說。 

和大多數人一樣,姚納在發生了自己兒子不幸死亡的事情之後,苦於喪子之痛無法緩解,渴求着通過向別人訴說這一苦難的事實,讓別人感受自己的傷痛,希冀別人能給自己以生存的安慰。

但周圍的人和環境都讓他失望,按照文章的理解,主人公姚納,喪失了屬於自己的獨立人格,並渴望通過他人的意見尋求自我的精神解脫。

但我們大多數人,在遇到不順心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心理。

獨立的人格,就是不需要通過別人來滿足自己?

自給自足的狀態應該是一種比較完美的狀態。

2 訴說

“我的煩惱向誰去訴說”。這是一種對他人情感上的依附狀態。

處在社會生活中的人無法擺脫他人的意見,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與情感交流,並認爲在與他人的傾聽與交流中自我的意義纔得到了證實,而這種情感上的依附也使得人在發生了情感上的傷痛時不能正視自己的生存困境,不能反思造成災難與不幸的緣由,不能在自我內部感覺的關照中得到精神的拯救,而是固步自封,企圖通過對苦惱的講述來獲得他者的精神慰藉。

這種行爲本身是一種人的存在與其本性的疏離,但作爲排解痛感的手段本身也無可厚非,只是在當時當地的社會背景下,聽衆的缺乏使得難以訴說的苦悶愈盛,姚納·波塔波夫也在這種無法排解的情感壓抑中失去了自我生存的激情,以至於“現在對他都一個樣兒,只要有主兒就行……”老姚納渴望從他人那裏尋求有效的意見和些許的安慰,但是註定只能不斷在困境中掙扎,難以超拔。

我們的煩惱向誰去訴說?我們都有情感上依附的人嗎?

我們渴望的有傾訴對象是不是真的是一種人格上的不獨立,如果有一天,我們再也不需要有一個傾訴對象,是不是我們就是獨立的人了?

無人傾訴和不需要向人傾訴,應該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境界。

3 學位認證

早上看到通知,要求不是全日職研究生畢業的教職工在明天早上十一點前,在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上打印認證報告,

折騰了一個小時,才註冊登錄上,然後自己摸索着把認證報告下載好。

因爲今天大家都監考,我閱卷。所以身邊沒有一個可以尋求幫助的人,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幾個問題,註冊過程中的驗證碼,還有查看申請認證的地方,總是出錯。要是平時辦公室有人,早就問人了。但今天,沒有其他人在身邊的時候,就死磕,一遍一遍嘗試,最後下載成功的時候,有一種成就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把自己當老年人了。

上次教師資格認證,照片是同事幫忙換底色,幫忙剪裁,繼續教育的五年證書也是請同事幫忙找到打印的。當然還有很多。

過去的三年,和我搭擋的那個同組年輕老師特別勤快,什麼事都只是讓我參與意見,她全做,把我慣壞了。

4 結果

最近每天堅持運動一個小時間,今天早上稱體重 ,重了兩斤。

反思了一下,喫的多了。女兒提要求,要喫這個喫那個,所以每天都有肉,每天陪她一起喫,中午下午都喫米飯。今天她說明天我們吃麪條吧,想想也是,吃了四天米飯,明天中午可以做面喫。

米飯麪條都是增加體重的,她體重卻一直徘徊在四十五公斤。

當然,體重增加了,也還是想運動,運動的時候感覺很好。

結果怎麼樣,好像並不是很重要,過程很享受也不錯。這和喫的時候感覺一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