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週(10月31日—11月6日)

10月31日

看了《朗讀者》第三季,還是那麼喜歡這個節目。

聽了楊元喜院士講述了國家北斗技術的發展歷程,才知道原來北斗技術這麼重要!!!

董卿老師講得好:“不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就自己成長爲巨人。”喜歡楊元喜院士家的家風,還有傳遞給觀衆的他們的夫妻感情,以及他朗讀的《人來羣星閃耀時》(節選)。該書的作者斯蒂芬·茨威格被譽爲“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對第一句印象尤其深:在一個民族內部,總是需要有幾百萬人,才能產生一個天才;同樣,總是需要有無數的光陰無謂地流逝,才能等到一個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一個人類羣星閃耀的時刻出現。

11月1日

整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接近尾聲。

禹是黃帝的後代,顓頊的六世孫,其父名鯀,禹是夏朝開國君主,因此,後人也稱他爲夏禹。禹卓著的功績就是成功的治理滔天洪水,造福了百姓,他又劃定中國版圖爲九州。大禹死後被安葬在會稽山,從夏朝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祭祀他。堯在世的時候派鯀治水,九年大水沒有消退,舜繼位後又派禹繼承父親的事業繼續治理洪水。禹結婚四天就告別愛妻踏上了治水的征程,禹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治水失敗的教訓,發明了“疏導”治水的新方法,他首先治理的是北方的黃河,黃河疏通以後,她又奔走在各地,着手治理其他的河流,爲了顧全大局,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他和大家一起勞動,喫睡都在工地,披星戴月地幹,他生活簡樸,喫的比羣衆還要差,最終,大禹治水13年,成功的完成了治水大業,後人爲了紀念他,爲她修廟築殿,尊他爲禹神。

在大禹家附近,有一座高山擋住了奔騰的河流,這座山石頭非常堅硬,開山工作進展的很慢,大禹心中非常着急,無奈之下,他的身邊的人全部撤走,獨自來到山上,變成一頭高大的熊來工作,大禹知道自己的模樣非常嚇人,妻子又懷了孕,爲了避免嚇着妻子,他就在山下放了一面大鼓,他告訴妻子,自己餓的時候會敲鼓,讓妻子聽到鼓聲再來送飯,有一次一塊小石頭滾下山碰到了鼓面,妻子聽到鼓聲就趕快送飯,當她看到“大熊”轉身就往家裏跑,禹連忙變回了人的樣子,下山追趕妻子,妻子跑到山腳下時忽然變成了一塊石頭,大禹看見自己的妻子變成石頭,心裏非常難過,就祈求石頭把孩子送給大禹,剛說完,大石頭就裂開了,一個男孩爬了出來,爲了紀念妻子,大禹給兒子起名“啓”,人們把石頭稱爲“啓母石”。

11月2號

週一第一節是我的課,教室少了一個人:住校生張辰軒。給家長打電話,家長說送到學校了,孩子們也說在寢室看見他了。下課去寢室找到他,人家還是不進班。問其原因,說是爸爸媽媽吵架,冷戰持續一個月之久,期間一直是奶奶週五來接他回家,不曾見過爸爸媽媽的面。

孩子性格較內向,學習屬於中等偏上,在班級裏受到的關注不是太多,想到李鎮西老師說的:老師們對中等生的這種“忽略”也是一種傷害。所以我沒批評他,開導無效,只好聯繫再次家長,媽媽說要上班,來不了,又因爲爸爸不給自己臺階下,所以住到孃家沒臉回來。聯繫爸爸,爸爸說沒有這回事,倆人好着哩,無語……家長電話裏也說服不了孩子進班。其父只好從輝縣跑來把他接回家。下午第一節課的體能檢測剛結束爸爸接回了家。耽誤了我兩節課。奉勸所有的父母還是少當着孩子的面吵架。

11月3號

早上張辰軒家長送到學校,他就在校園裏瞎逛,還是不加班,原以爲下午會進教室,還是不進,家長只好又接走。寫請假條的時候我說了他幾句:想轉學的話明天就不要來了,要來就進班好好學。還好,這個孩子沒有跳到校園外邊,沒出現什麼安全問題,等他再來的話,我要適當多關注一下。

隨着時間和閱歷的增加,就會能更客觀的去評價一些人和事,曾經在自己看來有光環的人也失去了光暈。

11月4日

張辰軒結束不進班的生活,正常上課,我在講課的時候,以及分派班級工作的時候,有意多讓他刷一下存在感。

今天被迫上了一節省情課和美術課,因爲是突發安排,我還沒備好課,所以效果也很一般。沒辦法,班主任就是拾課多……

上午四年級語文老師捏紙蛋決定誰講作文課,我沒捏到,沒有特別高興,很久沒上過公開課了,真的上了也就上了,沒有原來那麼排斥了,我覺得自己對待公開課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剛畢業的時候是要展示自己的素質,後來是想帶着激情講課,追求課要有亮點,現在,我只想平實的上課,循序漸進的讓孩子們接受知識,孩子們學有所獲就行,這也是我看“國家資源平臺”最深的感受,亮點不亮點無所謂,關鍵是要把語文素養的訓練落到實處。

寫“教師日記”以來,我發現刷短視頻的時間明顯少了,教師這個職業,屬於自己的時間真的太少了,這兩天講到“批註”,對於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比較挑戰,老師必須學會放手,但還得收得回來。備《一隻窩囊的大老虎》,綜合了兒子的書,國家資源平臺,還有小學語數公衆號,總算理清思路了,備課到晚上11點。喜歡備課有收穫的感覺,有一種成就感。

王君說:記錄生活的人,活的更有儀式感,被記錄的流年從流水變爲深潭,那裏有最好的溫度和溼度,生命水靈,靈魂保鮮。

11月5日

昨天下午作文,半命題作文“我和(  )過一天”。讀了幾個孩子上週在“隨筆”上的初稿,強調了儘量要跟人物過有意義的一天,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張楊帆能利用突發疫情,讓孫悟空來救治得新冠肺炎的小孩子,也給我帶來了驚喜。有時候,從孩子們中間選出來的例文可能比在網上找的更適合學生看,更能觸動他們的內心的小神經。

利用早讀展示了幾個寶貝的作文,告訴他們寫完作文一定要讀一讀。

今天上墳,想起來前天夢到二姐要喫的,特意在墳地上放了一些喫的,大姐說叫父親合理分配一下,生的人真的不知道是不是有另一個世界……可是每到鬼節氣總會夢到逝去的親人……

11月6日

今天看了吳忠豪的書《小學教學專題案例透析》,裏邊提到於永正老師對學生寫字訓練提出的程序:一看二寫三對照。忽然產生一個想法,以後每天陪着學生練一個字,把我一直的想法付諸行動,跟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連詞成句”意在讓學生通過親身的表述實踐,嘗試語言的建構和運用。要重視詞語教學。

以下內容摘自閱讀羣:

我國有一句俗語,叫“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意思是想要做成一件事,就必須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句俗語裏的“孩子”,並不是真的小孩,而是指“鞋子”。在古語和一些地區的方言裏,“鞋子”的發音同“孩子”。狼善於奔跑,以前的獵戶就要追狼追很久,才能抓住狼。古代的鞋子不像現在這麼結實,走進山裏很容易磨破。所以,才說要捨得自己的鞋子,才能套着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