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的槍聲》:世界很大,而我很無知(一)

辛亥年的槍聲
李舫/主編

《辛亥年的槍聲》是《觀天下·新世紀散文精品文存》收錄的散文之一,由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李舫主編。

《觀天下》簡介:《觀天下》延攬天下有識之士,集納新世紀以來的散文名篇,以“觀”與“天下”之間的動靜、起承、轉合,接續文脈。這些文章按照主題分爲4卷,無論是觀人文、觀歷史、觀世事、觀山水,均厚積薄發,有所創見。他們的散文,風格迥異,各有妙趣,縱橫浩蕩地連接起新世紀以來色彩繽紛的散文長廊,鑄就了新世紀以來的散文高地。

讀完這本書之後最直觀的感受是世界很大,而我很無知。一字一句都能讓人感受到中華文化、歷史等的博大精深,且氣勢磅礴,而我不過滄海一粟之億萬分之一罷了。

以下爲部分精彩內容抄錄:

1、我們聽《高山》《流水》,聽得出“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我們聽《天風環佩》,彷彿仙子乘風無形來去,佩玉有聲聞而不忘;我們沉醉於《漁歌》的平和之象:“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七絃琴的智慧長河中,有生命的節律、文化的呼吸、文人的氣象……

——陳燮君《琴道古今》

2、中國向來是個大國,但不是一直的強國。只有開放時,不僅僅是個大國而且是個強國,只要一封閉,就變成弱國。……

1396年洪武二年,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把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的政策作爲對外關係的基本國策,“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民,切記不可”。同時列出中國與周邊15國爲友好鄰邦,定爲不徵之國。朱棣經過“靖難之役”,於1402年建文四年即皇帝位,第二年改爲永樂元年,提出了“四夷順,則中國寧”“內安諸夏,外撫四夷,一視同仁,鹹期生遂”的對外和平友好政策。……

鄭和對朱高熾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權於不顧。財富取之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

——丹增《海上絲路與鄭和》

3、1935年10月,霜風撲面,湘西萬山紅遍。接到北上長征命令的紅二、六軍團且戰且退,正在苦苦尋找一道縫隙,準備殺出重圍,去追趕遵義會議之後大踏步前進的紅一方面軍。然而縫隙是沒有的,天上沒有,地上也沒有,因爲國民黨派出的八十多個團蜂擁而來,把每條縫隙都給堵死了。……

翻越連綿不斷雪山,沒有人不精疲力竭。由於天寒衣單,空氣稀薄,腹裏空空,一些熟悉的面孔走着走着便不見了。……但他執意要跟着戰鬥部隊走,跟着他一路護送來的傷病員走,最後自己凍僵在雪山上,再也沒有起來。……

——賀捷生《父親的雪山,母親的草地》

4、她自始自終知道她萬里乘風直向東的目的是什麼,東渡留學與西渡歸國,海上往返,她知道如果有即刻可以救國的近路她是不會選擇遠線抵達的,她不找藉口,這個志向,她對日本人也是直說的,“如許傷心家國恨,那堪客裏度春風?”……

軒亭殉,西冷葬。墓歷經九遷。遺骨終埋在了她嚮往的地方。那個曾寫下“撤環仗劍”四字的南社詩人將個地理人文一一訴及:會稽峨峨,勾踐所宅;十載臥薪,千秋采葛;猿公好劍,越女是傳。於皇秋君,篤生其間……除去病爲文彷彿接着柳亞子話說:“……瑾生會稽,聆猿劍之風,勵薪膽之志,其於革命,不亦宜乎。”……

一柄龍泉掛在壁上多少年了,對於以身體實踐、以生命信仰的人,它,終是個提醒。

中原中國,山河凝烈,處此地者當自知自重。

——何向陽《如汝鬚眉巾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