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雍也》孔子不信鬼神嗎?

小時候我相信世上是有鬼的,每當我生病,奶奶總是翻一下黃曆,折些紙錢,夜深時悄悄地去東南方向的十字路口化掉,祈求鬼神拿到錢後能放過我,或者把病轉移到她身上。她這樣做了以後,我的病就真的好了。

鄰居嫂子生完孩子後,我聽到她半夜三更哭泣很久,而且連續哭了三天,媽媽去問她怎麼回事?她說夜夜做同一個惡夢,夢見有人追着要殺她,她跑啊跑,跑到懸崖邊,已經無路可跑了,只能蹲在地上使勁哭。奶奶說她是陽氣不足,鬼怪容易趁虛而入,於是去墳場採摘一些柏枝,在她牀前設一火盆,燒些紙錢,香燭,點燃柏枝用煙燻房間,嘴裏唸唸有詞爲她驅鬼。說也奇怪,當天晚上嫂子真的就不哭了,以後也沒有再做到這個惡夢。

過年的時候,家裏祭祖,奶奶很虔誠地做菜,擺碗筷,恭請祖宗入席,像對待貴客一樣,一遍又一遍地斟酒,磕頭,祈求祖先保佑子孫平安幸福,最後還要燒上紙錢讓他們帶走。我看着滿桌的飯菜,空空的坐位,懷疑沒有祖宗來喫飯。奶奶說,不用懷疑,三歲的孩子都能看得見,只要躲在門後,腳踩在笤帚上,透過篩子,就可以看到他們。不過祖宗發現有人偷看,下次就不回來了,所以不能偷看。

沒有鬼的村莊是沒有歷史的村莊,我們村有祠堂,有族譜,建村已經幾百年,所以村子裏流傳着許多鬼故事,有名有姓聽着像真的一樣。上學以後,接受了科學教育,破除了迷信,才知道世上並沒有鬼,所有的鬼都是心造的。那麼二千多年前的孔子,沒有接受過現代科學知識的教育,他相信鬼神嗎?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敬鬼神而遠之”,這句話是孔子的名言。孔子不相信鬼神嗎?他非常相信,他認爲鬼神是有,但與人是兩路。所謂“天道遠,人道邇”,鬼神是天道的問題,離我們很遠。我們現在活着都是人道——“人道邇”,政治、教育、經濟、軍事、社會都是人道的事,不要以鬼神爲主,所以敬鬼神而遠之,是敬而遠之,不是不信。

任何事先從“難”的方面想,以後才能得到好的結果。先從難的方面,問題多的方面看,都研究完了,最後有一個結論,得到中道的成果,這就是仁的用。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說:智者的快樂,就像水一樣,悠然安詳,永遠是活潑潑的。仁者之快樂,像山一樣,崇高、偉大、寧靜。智者的興趣是多方面的,比較能保持快樂的心態。仁者的寧靜是有涵養的,看事情冷靜,先難而後獲,這種人壽命也長一點。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春秋戰國時代文化的演變,齊魯兩國,魯國乃周公之後,周朝武王統一天下,對老功臣分封建國。周公的後代被封在魯,保存了周代文化的精神。姜太公幫助了武王統一天下,他的後代封於齊,發展出後世道家學術的精神。

孔子說:齊國代表了傳統道家的文化,以齊國的文化爲基礎,再加上好的轉變,就可以達到魯國的儒家文化;再把魯國的文化,提高一點水準,就可以恢復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孔子說:時代改變了,觚這隻酒杯本來是有棱角的,現在棱角磨平了,酒杯啊!酒杯啊!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爲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宰我是那個白天睡覺被孔子罵朽木不可雕的弟子。他問孔子說,你教我們要學仁,做人做事要講道德仁義。假使有一個人,去騙一個有仁義修養的人說,水井裏有仁義。難道爲了修養仁,就聽他的話往井裏跳?孔子說:他說你怎麼這樣想呢?一個做學問成爲君子的人,並不是一個笨蛋,必須要曉得應變,不能落入陷阱之中。當面來欺騙可以,但不可糊塗,自己根本不知道,這是不可以的。

孔子說: 君子要博學一切文化知識 ,還要約束自己,做人處世處處合禮。如果做到這樣,人生的道路可以走得出來,不會離譜太遠了。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孔子到了衛國,南子這位寵妃正在把持政權,找人告訴孔子,想見見孔子。孔子見了南子,學生當中脾氣最大的子路不高興了,在態度上給孔子難堪,孔子賭咒說:“你不要懷疑我啊!我假如做了對不起人的事,給天雷打死!給天雷打死!”

子曰: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孔子說:兩方面有不同的意見,有德之人使它中和,各保留其對的一面,各捨棄其不對的一面,那就對了。一般的人,很少能夠善於運用中和之道,大家走的多半都是偏鋒。比如子路給他臉色看,就是沒有運用中和之道,南子是個漂亮女人,國君着迷於她,任她把持政權,可她並不是壞女人,孔子和她見面是人情世故,不可偏見。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衆,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子貢說:假使一個人廣泛地博施濟衆,要爲整個人類謀福利,怎麼樣呢?可算是你所標榜的仁慈嗎?因爲子貢很有錢,很豪爽,所以他這樣問。孔子說,你說的這件事太偉大了,豈止是對仁來說,實在是永遠做不到,是聖人才能做得到,我也做不到,就是古代聖帝明王如堯舜一樣當權的人,也做不到。真正仁的人,是要自己站起來,顧慮到別人的利益,使別人也站起來。自己想達到目標,通達有前途,不要忘記了別人也要有前途。從最淺近、最平凡的當中去了解他人,做到了這種地步,就可以說找到了仁的方向,爲仁找到一條可走的路了。

整篇“雍也”從“雍也,可使南面”開始,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結束,主要講了君子該如何修身做事,不用自卑,不怕無人賞識,只要足夠做秀,就會有做事的機會。做事的原則是先立己,再立人,己欲達,則達人,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