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爲什麼愛裏生苦?

佛陀說:愛裏生苦。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有人認爲,愛並不會帶來痛苦,愛只會帶來歡樂。

可是,又有人不解了。如果愛只會帶來歡樂,爲什麼會有人在失去孩子後會痛不欲生?爲什麼有的父母爲了阻止孩子戀愛,哪怕毒死自己的孩子?爲什麼又有人在失戀後對自己曾經愛過的人舉起屠刀呢?

佛陀說:愛有很多種。我們先要細心認識每一種的愛。生命裏很需要有愛的存在,但並非那種基於色慾、情慾、執迷、有分別心和偏見的愛。有另一種愛在生命裏極其需要的,這種愛包含着慈愛和悲憫心,或叫大慈或大悲。

一般人所說的愛,只限於父母、子女、夫妻、家屬、宗親和國民的互愛。這種愛的性質都是依着“我”和“非我的”觀念而產生,因而是仍然糾纏與於執著和分別心之內。人人都只想愛他們的父母、配偶、子女、孫兒、親屬和國民。就是因爲被困於執著之中,他們往往在沒有事故發生的時候,已經開始憂慮意外降臨在心愛的人身上。當意外真的發生時,他們便會大受打擊,傷痛至極。至於有分別心的愛,則會產生偏見。人們對於他們圈子之外的人,可以變得毫不關心甚至歧視排斥。執著與分別心,都是導致自己和他人受苦的根源。所有人真正渴望着的愛,是慈愛和悲心。大慈或慈愛,是替別人帶來歡樂的心量;大悲或悲心,這是替別人解除難的胸懷。大慈和大悲都是不求回報的。慈愛和悲心亦不限於對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家屬、宗親和國民。這種愛,是遍及所有人和衆生的。在大慈和大悲裏,沒有絲毫的分別、“我的”或“非我的”成分。正是因爲沒有分別,因此也就沒有執著。大慈和大悲只會導致快樂和減輕痛苦。它們並不會帶來憂傷苦惱。沒有這種愛,生命便真如你所說的,沒有意義了。有了慈愛和悲心,生命必會充滿平和、喜悅和滿足。


問:一般的愛都含有分別、慾念和執著。一個人又怎可以無慾無執的去愛?對子女的愛,應該怎樣纔可以避免憂慮和痛苦?

答:我們得先看愛的性質。我們的愛,是應該給我們所愛的人帶來和平和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愛存有佔有的私心,我們便沒可能給他們帶來平和快樂;相反,我們只會令他們感覺被困。這種愛,不外乎是一種牢獄。當我們所愛的人再無法覺得快樂時,他們便會想辦法釋放自己,以能重獲自由。他們不會接受牢獄的愛。這種愛亦會因而逐漸變爲憤恨。

依覺悟之道,沒有了解便不可能有愛。愛就是了解。你不瞭解便不能去愛。假使你想使你所愛的人快樂,你一定要學習去了解他們的苦惱與期望。當你瞭解他們,你便可以幫助他們疏解苦惱和達成願望。這纔是真愛。如果你單是要他們跟隨你的意願而忽略了他們的需要,這絕不是真愛。這只是佔有和支配別人的慾望,以及試圖滿足自己需要的錯誤途徑。


【讀後感】讀這一段豁然開朗。是的,爲什麼父母愛孩子,孩子卻恨父母?老師愛學生,學生卻並不認爲老師愛自己,甚至與老師對着幹?那是因爲我們對孩子,對學生並不瞭解。我們並不瞭解他們的需求,他們的期望,只是在根據我們的一廂情願在給予,並自以爲我們是爲了孩子的好。可是孩子們和學生們卻並不買賬。因爲我們所給予的並不是他們需要,反而讓他們窒息,所以他們要反叛,要追求自己的自由。

倘若我們能瞭解孩子,瞭解學生,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並給予他們需要的愛,想要的愛,還有自由,我們雙方都會感到舒服。

對子女的愛,對學生的愛,對親屬的愛和對國民的愛,仍然是小愛,這裏面仍然有執著,有分別心。只要有執著和分別心,愛就會有痛苦。只有去掉執著與分別心,擁有慈愛和悲心,愛才會讓我們在生命中感受到平和、喜悅和滿足。所以,我們要有一顆博愛的胸懷,要有悲憫心。

於是我明白了:要學會愛你的敵人,是一種更大意義上的慈悲。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家的孩子爲什麼是神?因爲你已經去掉了分別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也是更大境界上的慈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