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拐杖”

自打记事起,父亲一直给人温和、忠厚的印象,从没有对谁急过眼,对母亲也不例外。但在上个星期六,父亲却因为一件小事跟母亲急眼了,还和母亲争得面红耳赤。

那天,我和往常一样趁着周末回娘家看望父母,还没进家门,便隐约听到屋里传来争吵的声音。“我说不买就不买,买了我也不用,这样不是浪费钱吗?”“你就是死要面子,有了拐杖,我不在的时候,你自己外出散步方便一些,也不容易摔倒。”

我凑近门边,再仔细听,争吵声竟来自父母亲,这着实让人吃惊。站在门外,屋里断断续续传来争吵声,我的思绪随着争吵声回到了童年时代。

记得小时候,家住农村,家里的条件很不好,父母生育了我们六个儿女,当时靠种庄稼很难维系基本的生活开支,加之父母也不愿我们再吃他们没能上学的苦,每每开学时就会为凑学费东奔西走。

后来,为了改变这样的生活窘境,父亲咬咬牙四处借钱买了一辆货车,每天起早贪黑地跑车拉货,有时为了获取更丰厚的运费,还特意接跑长途的活,没日没夜地奔忙于外地送货途中,与家人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

而母亲为了让父亲安心跑车赚钱,独自承担起照顾儿女的重任,还不时跟着外公学酿酒的手艺补贴家用,从没有任何怨言。渐渐地,在父母相互扶持着共同努力下,我们家脱离了“贫困线”,日子再不像以前那么困苦,六个儿女也都如父母所愿,努力读书学文化,最终都各自谋了好生计。

正当我们以为父母终于可以歇歇脚不再奔波劳碌的时候,父亲却因长期辛苦劳作积劳成疾,以致高血压突发中风。当时,我们都在外工作,只有母亲一人日夜守在医院照顾父亲。父亲出院时刚好是周末,我随着母亲一起帮着办理出院手续。

记得那时,父亲的主治医生一个劲儿地夸母亲:“你妈妈真能干,从头到尾一个人照顾你爸爸,送饭、按摩、换药、守夜,没见喊过苦和累,像你爸爸这种突发中风的情况,能恢复到这个程度又那么快出院,你妈妈功不可没啊。”

听着医生的夸奖,我瞬间感觉阵阵心疼,只怪自己没能抽时间帮着照顾父亲,让母亲受累了。但母亲却说:“孩子们都有工作要忙,我一个人能应付得过来。”

因为这次中风,父亲的腿脚开始不灵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虽然有母亲陪着做日常康复训练,但始终无法再恢复如初。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风后遗症一直影响着父亲。

前些年,因为倔强的父亲固执着不肯定期吃降压药导致二次中风。再次住院时,父亲的问题甚至严重到分不清谁是谁的程度,说话也词不达意。

那一次,我们不再答应母亲一人独自照看父亲,但每次我们一到病房,母亲却总催着我们赶紧回去工作,还说她最熟悉父亲的脾性,无需言语便可知道父亲想吃什么或想做什么,她要亲自陪着父亲才放心。最终,我们拗不过母亲。

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父亲这次也很快出院了。但经历了这一次,父亲倒是不再倔强,对母亲也“言听计从”。

然而,岁月不饶人。父亲的腿疾越来越严重,想擡高腿迈大步走路都是一件极困难的事。平日里,母亲生怕父亲在散步时摔倒,于是每次总是前后脚跟着或搀扶着他散步。

有一次回娘家,我刚好碰到父母在小区里散步,望着他们相互搀扶着走在夕阳掩映的小道上,心里涌动一股暖流。那一刻,我多么希望这样温馨的画面可以永远定格。

就在这时,我突然发觉屋里的争吵声不知何时停止了。不一会儿,眼前那扇门咯叽一声被推开,还差点把我撞了一脸。我定睛一看,推门的是母亲,身后站着父亲,他红扑扑的脸蛋像极了熟透的红苹果。

我故作镇定地问道:“呀,这么巧,我正要敲门,门就开了,你们这是要出门买拐杖吗?”“买什么拐杖,你爸嫌拄着拐杖丢人,刚才还跟我急眼了呢,你看他,脸涨得通红,我还担心他血压升高呢。”母亲似乎故作生气地说道。

母亲的话音未落,只见父亲一边托起她的手,一边打趣说道:“买什么拐杖,我已经有‘拐杖’了,走,老婆子,我们散步去。”还没等我再说什么,两老便相互搀扶着蹒跚地向楼道走去,只留下我一个人仍伫立门口。

此时此刻,泪水瞬间模糊了我的双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