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培訓講座(二):脫自我中心化,體驗自己心理,共情別人行爲

人生就是一件事情接着另一件事情的過程,事情本身不是心理,對事情的看法以及由此出現感受,屬於心理。

心理不是知識的空談,而是體驗,心理不是道理,而是體驗後再說,是自己先做到再要求別人做,由此加深理解心理定義。

學習心理目的是什麼?體驗自己心理,共情別人行爲,處理好人際關係!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類似佛學處理人與自己關係,放得下,儒學處理人與社會關係,拿得起。

學習心理,共情別人,激活資源,離不開兩個因素,即這是什麼樣的人以及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下,也就是自我關係和人際關係。

爲此,考察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自己爲自己做了什麼?

從“不要問社會爲我做了什麼,多問問我爲社會做了什麼”,邏輯推理到“不要問我爲別人做了什麼,多問問我爲自己做了什麼”。具體化爲:

工作目的有哪些?

已經實現了哪些?

怎麼做到這些的?

現場互動分享,注意留出3分鐘時間讓大家回憶,至少寫下來3件事,再進行有效分享。

在最近幾次講座中,呈現很多動情故事。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位朋友分享單位破產後失業,跟着電焊工作坊幹零活,會看圖紙做點技術活,偶然機會得知可以考造價師資格,但中專學歷不夠,先自學專科,後考上,慢慢改善工作和生活。

這樣故事很多,有機會分享出來,就是自我肯定,自我效能感提升。

介紹馬斯洛需求理論,麥克米蘭工作動機理論。

2、自己爲自己還能做什麼?

慾壑難填,需要無止境。每個人走到今天是不斷滿足心理需要的過程,是適應社會的結果,也是資源支持的結果,其中心理資源是基礎,表現出來就是心理自我成長。

自我心理強大才能面對不如意事情,打破潛意識中非適應性反應模式,挖掘出自身資源和使用社會資源。

心理的自我成長就是四部曲:無知、自知、覺察、習慣,這也是“達克效應”揭示的成長路線圖。

1)無知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三種情況,一個是傻子狀態,各種侷限,井底之蛙不相信烏鴉說的天空無限大,自以爲是,固執,認爲天下皆醉我獨醒,別人都是傻子。如股市過山車。一個是瘋子狀態,發怒之人智商爲零,自我情緒失控,如路怒症。一個是騙子狀態,智商情商看似正常,但斷絕了人際聯繫,成爲孤島,自欺欺人,自我封閉,如作弊盜竊犯法事例,以及電信詐騙案例,投資P2P案例。

2)自知,知道且承認各種侷限,比如反應慢玩不了遊戲。用521理解,包括5個侷限(時間、空間、自我中心、人格、情境),2句忠告(健康與疾病是連續譜,每個人都有不正常不健康),1個理念(先接受再改變,總裁尿褲子,消除衝突恢復理性)。

3)覺察,潛意識意識化,脫自我中心化,自動思維識別化,生活刻意練習,如會剎車會開車、能擔責能領導、先判斷再應對、先心情再事情。用123理解,1箇中心以別人爲中心(迪士尼樂園修路,女人最需要的是什麼),以別人情緒與需要2個要素爲中心(先判斷3種心理狀態再應對),3步走(走進去感受到說出來,沂山之行故事)。

4)習慣,堅持3年多每日千字文,由無知者無畏到無所謂,新習慣要一個月形成三個月成型,如給孩子寫陽光日記。

每個階段介紹之後,依然可以互動分享,舉例體驗,重複好的方式,強化頓悟模式,進行自我意識擴大化探索。

3、人際互動中彼此做了什麼?

自我成長到今天,除了發揮心理資源,還有社會資源的支持,爲此繼續討論人際關係互動中的感受與體驗。

6個問句反思自己,促進覺察水平提升,擴大意識水平。

自己愛家人嗎?家人愛自己嗎?工作感激誰?誰會感激自己?給誰添過麻煩?資源如何以及如何發揮?分別舉例。

留出時間思考並寫出來,互動分享。

小結,幸福是什麼?拿的起放得下,事情心情都從容。

人生有三種生活,即快樂、參與、意義,加強心理建設,自我心理成長,意識化自我探索,發揮優勢做事情,促進人際和諧,就是意義所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