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代名臣生前治水有功,死後成爲水神

在清代的各類筆記中,記錄了很多清朝官員死後成爲河神、水神、城隍神的故事。而這些官員生前有的爲朝廷重臣,聲名顯赫,他們爲官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正直清廉。清代詩人、文學家袁枚在《子不語》“裘文達公爲水神”篇中就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裘日修(1712年—1773年),字叔度,一字漫士,江西南昌新建人。乾隆年間先後中舉人、進士,裘日修從任編修起,多次在兵部、戶部、吏部任職。是清代名臣、文學家、水利專家

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清軍出征準噶爾之前,裘日修向乾隆帝面奏軍務機宜,深得乾隆帝之心,即獲賜御衣冠。隨後,他前往北疆,傳達聖意,佔領伊犁,並最終消滅了準噶爾汗國。第二年,幾個準噶爾部降將反叛,清軍再度出征伊犁,並協同陝甘督撫滿洲諸將軍平叛。一介書生,冒着危險奔赴萬里,“下協邊情,上符睿算”,實是近代儒臣所未有也。

裘日修爲人善應變,處世通達,偏於慈惠。他在做司寇時,上奏請求免除盜取人蔘者的死刑。每當諸大臣拿不定主意、想探究聖意但遲疑不前時,他則獨自發聲,寧可冒犯皇上也絕不有所隱瞞。乾隆帝念其忠心耿耿,雖然時有嚴訓,但對他始終恩禮如初。

裘日修最爲擅長治水,曾八次勘察水利,三次到河南,兩次到江南,其它則是在直隸。他治水先確定造成水患的原因,然後再選擇合適的應對之法。他治理的黃河、淮河、淝水、濟水、伊河、洛水、沁水、汜水等,共九十三河,俱有成效,併成爲後世治水的參照之法。

六十二歲那年,裘日修因病去世。在他生病期間,皇帝親自寫詩問候,給他送去的醫藥不絕於道,還加封其爲太子少傅。他去世那天,公卿士大夫素車塞路,外省守河堤的老兵、煙墩戍卒皆泣嘆,還有失聲痛哭者。死後,上賜諡“文達”,入賢良祠。

相傳裘日修臨終之際,對家裏人說:“我前世原是南京燕子礬的水神,如今就要去歸位了。我死後,你們送靈柩回江西,一定要經過燕子磯,那兒有座關帝廟,你們可以進廟裏去求籤。如果所求得的是上上第三籤,我仍然是水神。如果不是的話,我也許已遭貶謫,不能復位了。”說完,他就去世了。

家裏人聽了這番話,都半信半疑。只有一位老僕人非常相信,他很肯定的說:“裘公是王太夫人所生。王太夫人是南京人,當年渡江時,曾在燕子礬水神廟求子。晚上夢見一位穿官服、持笏板的人來說:‘給你個兒子,而且給你個好兒子。’果然,一年後生了裘公。”這次,裘日修的妻子熊夫人,帶着裘公的靈柩回鄉,途經燕子磯,按照裘公臨終遺言:到關帝廟去求籤。果然,得了上上第三籤,全家人受到感動,大哭起來,燒了大量紙錢,浮滿了江上,又在廟裏邊立了裘公的神位,並樹立了尹文端公爲裘文達公撰寫的詩碑。

那年,我(袁枚自稱)到蘇州去,船行在燕子磯,遇到頂頭風,不能走。於是,我向裘日修的神位作揖,並在牆上題詩說:“燕子磯邊泊,黃公壚下過。摩挲舊碑碣,惆悵此山阿。短鬢皤皤雪,長江渺渺波。江神如識我,應送好風多。”第二天,果然起了大順風,使我所坐的船,得以順風而行。


參考文獻:

〔清〕袁枚:《太子少傅工部尚書裘文達公神道碑》

〔清〕袁枚:《子不語》卷十五

閱讀開智慧,分享積功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