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陈松长朱永灵书法艺术双个展:传承书艺与神韵,切入生活与人生

湖南省博物馆又有新展览了!11月13日起,举办“书形物语——陈松长、朱永灵书法艺术双个展”,展览持续至12月15日,免费向公众开放。我去参观了,感觉二人坚持文人操守,扎根传统文化,传承书艺与神韵,切入生活与人生,寻找令此心安处之乡,作品富有学理情趣,让人知晓传统文化强大和艺术反映人生的道理。

该展览共展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导陈松长和中国书协会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朱永灵的个人创作及收藏等展品100余件(套),分为“书斋墨迹”“致敬经典”“金石书语”“笔墨生活”四个部分,呈现两位艺术家及策展人的思想与情趣。

陈松长本人长期从事秦汉简牍和帛书研究,并将秦风汉韵体现在平时的书法创作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通过现场展览的51件书法作品,包括尺牍、拓片题跋、手卷、扇面、家具等来说话,表达了他自己的观点和书法走向。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简牍和帛书,陈松长在研究的基础上,创作的帛书《春秋事语》节钞,仿照原出土帛书的破损状态和颜色,再在上面用同样的字体书写,颇有原版的神韵。他的《岳麓秦简节录1、2》,是仿照岳麓秦简,在新制作好的竹简上依原样书写,再编联好。

汉封万年砖是迄今所知有铭文且最完整的汉代空心砖之一,陈松长因此创作了《汉封万年砖拓题跋》。大吉富贵砖上有吉祥纹饰鱼纹,长沙莹波补画菖蒲、竹枝,平添几分雅趣,陈松长因此写了《大吉富贵砖拓题跋》。

壸砖全形拓是来自河北涿州的铭拓高手张葆冬的精品,长沙徐海巧补昆虫、水仙与菖蒲并题诗一首《三月春风过案头》:“友人拓古砖,为之补水仙,复写两行字,古德可堪传”,陈松长据此写了《壸砖全形拓题跋》,确有春风过案头之趣。

夔龙纹铜鼎是株洲博物馆所藏西周青铜器之一,铭文为长沙罗鹏学拓出,莹波补梅竹图,陈松长因此写成《夔龙纹铜鼎题跋》,成为雅致清供一幅。

现场展示了陈松长的数幅扇面书法,题写内容有韩愈的《子产不毁乡校颂》、《送李愿归盘古序》、杜甫诗《客至》、苏东坡的词《满庭芳.归去来兮》及苏东坡《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

陈松长多年研创简帛书法,颇有个人的见解,从陈松长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延承了学者书法传统和在现实中另一侧面的文人操守,以及在“混世”里求得一种心灵的纯净,充满着温宁、淡泊、质朴的情怀。

现场展出了朱永灵的作品52件(套),其中,既有他创作的对联、立轴、折扇、手卷等,还有他的书法与紫砂壶、陶器、家具等及相关器物结合的陈设。展厅入口右侧,他写的“幽”字与其说是书法,不如说是水墨画,书画有时真的可以不分家,拍成照片放大了看,居然像是两个人在幽会。

他的作品《一目了然》以象形的手法,那个“一”字和“然”字的下面四点写得非常沉重笨拙,中间的一只眼睛代表“目”字,“了”字则像一只两头系线的吹胀了的气球。“目”“了”二字用墨极省,显得轻盈飘逸。两端和中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朱永灵的作品《力争上游》不是象形字,除了“力”字勉强能认出外,另外三个字写得十分抽象,“争”字拍照放大了看,倒像几根枯树桩,生命已到尽头,有什么好争的呢?那个“上”字有点像远古人类用石器砸一段弯曲的树枝。“游”字拍了照片倒过来放大了看,仿佛一个人在树枝上跳舞。如果不看文字介绍,谁会想到是“力争上游”?既知是“力争上游”,再分析作品表达的含意,你就会联想到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争”的过程中有多少无奈,出现了多少人生百态。

还有他写的“安”字,像一个洞穴里住着一个人,让人想到陕北的窑洞,还会让人联想到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环境严重污染、网络可以把个人的信息暴露无遗,给人强烈的不安全感,于是希望住进只有一个进出口的洞穴,或者说在周围筑上厚厚的墙,防止受到外来袭击,只有这样才能心“安”。由此,我还联想到宋代大诗人苏轼在其词作《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的著名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对这幅作品,别人也许有多种解读,但我认为这是最适合的解读之一。

朱永灵这些作品,形成了一种视觉张力,体现了朱永灵书法创作上的有形与无形、虚与实的碎片化图像处理技法。

朱永灵的6幅折扇书法作品,题写内容有汪一庵的《集契集》之渔父诗、《寒山偈》《敦煌有识之士裴岑纪功碑》碑文、诗句“嚼花香满口,书竹粉黏衣”,苏子由的诗《使契丹题寺壁》。在展厅的出口一侧,还展出了朱永灵的另外6幅折扇书法作品,题写的内容有正考父鼎铭、宋之问的诗《题大庚岭北驿》、高奴禾石铜权上的铭文、诗句“眼中前后浪,心上故人情”、汪一庵《集契集》之游春诗、元黄公望自题《秋山林木图》诗。

从朱永灵的书法作品可看出,他取法秦汉简帛和摩崖碑刻,有对传统书法的演绎,也有由书法向多媒介方式不断实验的过程表达,反映了他个人对现实生存实在属性的多维感触,他意欲通过书法艺术介入日常生活,让观众得到某种启示。

展览现场,除了折扇,还有二人在紫砂、陶瓷、圈椅、画案上的书法创作展示,同样是他们关注当下生活,以书法美化生活的作品。

欣赏陈松长、朱永灵的书法作品,仿佛阅读古代贤哲的诗文,需要慢慢品味,并展开联想,才能明白其韵味和奥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