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86】人人可作“出版人”

昨夜讀葉聖陶先生的《怎樣寫作》一書,頗多啓發——讓思想沸騰,讓寫作慾望高漲!因而,不能不自話兩三句了。

首先彰明的主題話語是:網絡時代,網絡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出版人”——只要有思想,能寫作。當然是創作性質的寫作,而不僅僅是人人可寫的幾條“微信文字”,必須是成“章”的。當然,“能發微信”已是“準出版人”了。

受限於出版業的不發展、不發達,葉聖陶先生這本經典寫作學之著《怎樣寫作》,我父母(1930-1940年代生人)他們都沒有讀過,因爲他們未傳授我有這樣的好書;我的語文老師們,無論小學、中學老師,也未向我薦讀過這本書,似乎可以證明他們也未讀過。到我1982年參加工作後,仍未讀到這樣的好書。由此,就說明一個問題:出版業的發展、繁榮與否,對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成才與成功與否,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制約與支持的雙刃劍效能與效用。我想,許多50後、60後、70後都有過上學沒有教材或教材不能及時到手的經歷吧?這樣的經歷經驗,不是可證明這樣的判斷、結論?

讀葉老這本書,也使我憶起了自己馳騁職業生涯時提出的兩個觀點、主張:①寫作就是生產力。②我們出版優秀(此言針對“創先爭優”活動,更針對一個人的人生)。那時,我就將“寫作”“出版”等義了。在這本書中,葉老指出:“作文與說話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這個論斷,就耐琢磨了。

說話,是“語音式寫作”“語音式出版”,作文則是“文字的寫作”“文字的出版”,恰是今天網絡自媒體的“音頻發佈”“文章發表”。但“音頻”長了,製作成本即高,“文章”則沒有成本上的太多限制。站在“出版人”這個概念與立場看呢,問題是:兩者中哪個更爲高度地體現個人能力水平?答案不言而喻。由此可以做一個別樣深刻的結論:網絡時代,人人可作出版人,但若不能爲之,尤其是作文章這一筆,那麼,個人能力及其水平就要受到“審問之”“明辨之”了。

俗話一點講,“不能玩文字”,怎言“文化”?可以這樣質疑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