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量-5】“不是所有語言都有文字”

什麼樣書籍的語言文字最精練呢?

“當然是詩集!”確實,詩的語言文字是最少、最精闢的。但若除去詩集以外呢?畢竟,詩文亦有難理解之點、之句。

《現代漢語》教材的語言文字最精闢!這是我的觀點與主張了。許多人大概不常讀這樣的書的。我卻愛不釋手了。

《現代漢語》最是“讀書有用”的書籍!每天說話不是都在用着?倘說讀這樣的書“沒用”,怕是言語中不少“廢話”——“有病”的話了。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是在語言的基礎上產生的,但不是所有的語言都有文字。”這該是“什麼是文字”的定義與解釋了。我尤其注意這“不是所有的語言都有文字”。是的,有的民族有語言,但沒有文字,即“沒有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這一點無須贅言。

但我更琢磨的是另一種“不是所有的語言都有文字”——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用文字記錄自己的語言呢?是否說得多而記寫的少?這是一個值得索思的問題吧?或者說,最該反省、反思。

說得多,記寫的少。因而就忽視了自己話語的數量與質量,尤其是“循環量”。“循環量”越大,反映什麼問題呢?語彙的不豐富,是顯然的。但這又進一步反映了什麼問題呢?究竟下去,大概看到自己的本質了——能力的樣態。

有說也有記寫呢?我只能說,因話語文字能力,個人間的本事肯定是大不相同的。剩下的話就不多說了,各人捫心自問,不難明白的。

有語言,也有文字記錄語言的人生,總是豐富的。至於是否傑出,就看這“文字記錄自我語言”的持久性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