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行合一

時間的乘客,你好,歡迎乘坐49路末班車,這是你的車票請收好。

車牌號:49路末班車

車票號:H20211129

車票價:1440RMB

參考資料:《底層邏輯·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行合一》劉潤

路經站:摘抄站、回顧站、啓示站

摘抄站:

 1)很多坐在這裏尋求別人幫助的人所提出的問題,並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答案

2)他所提出的啓示並不是真正的問題,而是一個他試圖用來解決真正問題的答案

3)如果是關於what的問題,則應該是向:“你們公司做的是什麼事情”

4)如果是關於why的問題,則應該是向:“你們公司爲什麼做這些事情”

5)如果是關於how的問題,則應該是向:“你們公司是這麼做這些事情的”

6)在溝通的時候,你一定要搞清楚,對方想聽的是what、why還是how,而你自己所表達的是what、why還是how。 7)只有當你真的把what、why、how這“黃金三問”同時解決了,你才能真正做到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


回顧站:

在這一節中作者劉潤講述了一個人想要做到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必須要回答三個問題,分別是what(是什麼)、why(爲什麼)以及how(怎麼做),作者認爲正常的人際溝通是根據對方向自己拋出的三問中的其中一個,針對性地回答其中某一項內容,而不是交叉進行回答,例如,文章中提到作者作爲商業顧問,向學員提問:“你的公司是做什麼的?”(是什麼)但有位學員回答是:“我們公司能夠幫助合作伙伴用最快的速度賺到更多的錢”(爲什麼)。分類的不同導致回答的不同,最終造成提問者聽到這個回答時一頭霧水,這種現象的本質是沒有正確對提問者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沒有清晰地分別出是屬於what、why還是how。

作者在文章中特地強調是什麼、爲什麼以及怎麼辦?這三個問題即相互獨立又相互統一,彼此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不清楚爲什麼做一件事,就缺少了做事的動力;不清楚如何做一件事,就成爲單純的雞湯。因此當我們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需要我們將這“黃金三問”想清楚、想明白、想透徹。

啓示站:

作者在這一章中的口頭提到一個十分有趣的案例,當一個人提出某個問題時,作爲回答者不要急着回答,而是要思考這個問題本身是不是一個問題,還是一個答案。“我怎麼才能給我的高管降薪”在一般人的思維中是直接根據這個問題進行解答,如何如何降薪之類的內容,但是作者反問到爲什麼要給高管降薪,這一問才真正發現企業經營過程中真實存在的問題,提問者認爲高管在工作過程中沒有達到提問者的預期期望,覺得高管不值得發放如此高的薪水,因此提問者決定通過降薪的手段解決高管業績差的問題。因此最根本的原因是如何提高高管的業績而不是如何降薪,在實際生活中倘若沒有敏銳的洞察力是很難擺脫疑問句的侷限,進入到一個錯誤的場景中進行思考。

當某個人提出某個問題的時候,多想想,這個問題究竟是一個問題還是提問者自己給出某一個存在問題的答案,最有效的辦法是針對提問者的原話問一句“爲什麼?” 作者在這一講中提出的“黃金三問”應該是我們在準備從事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必須花費一定的時間親自詢問自己的問題,這是一件什麼事情(下定義),我爲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尋找意義)以及如果要做這件事情我應該如何做(方法論)。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情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只有深入地,持續地思考才能讓我們真正明白做事的意義與方法,有了意義才能讓我們堅持,有了方法論纔不會讓我們陷入瞎忙活的境地。

拿出一張紙,列出三點“我正在做的這件事情是什麼”“我爲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我要如何做這件事情”,當我們寫下這些答案時就是這件事情給我們的人生創造的意義。

時間的乘客,你好,49路末班車已達到終點,感謝你的陪伴,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