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課題研究,提升課堂效益

非常感謝新場實驗學校,組織的本次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研修活動,從理論學習,專題研討和聽課評課多個方面展開。三次活動邀請了兩位優秀的區級教研員,來給大家傳道授業解惑,給我既有的觀念一個很強的衝擊,也使我的理論水平得到提升,同時教學技藝上也得到增長,真的是受益匪淺。

接下來我來具體談談本次培訓的感悟: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課堂效益

程教研員針對兩節新授課當場教學研討,並提出可行性教育策略。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對突破教育學中一些難點問題提出了好的解決思路和方法,真的是豁然開朗。最近兩年,我帶的班級都是問題學生偏多,課堂效率低下。學生只願意去做簡單的計算,根本不願意理解概念,比如這次六年級的《等可能事件》,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也一直在困惑,如何讓學生有效理解概念。

程教研員提出的階梯:孕育概念——感知概念——認識概念——理解概念——應用概念,符合學生的認知體系。構建學生認知發展的學習進階,首先要明確“階”在哪裏,要解決學生認知發展過程中可以腳踏實地的“階梯”。只有找準學生的每一次進步的階梯,才能幫助學生髮展和完善原有的認知結構,順利搭建認知網絡。在設計《等可能事件》教學時,能夠讓學生在原有知識點和預期水平點之間找到認知發展的“腳踏點”,比如前面學習過的分數和百分比的意義,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構建活動,發展思維,從而達成等可能事件的進階目標。

上一次培訓結束,我和同事正好在停車場遇到程教研員。她鼓勵我們多出去學習多參與活動,尤其是參加市級的教研活動,抓住機會,拓展自己的視野,並提醒我們參與隔天的市級教研活動。她的這次推薦對我影響很大,週三我就準時參與了在線的市級培訓。其中一個小組的關於問題鏈的發言,與程教研員的突破難點:設計有效的問題鏈不謀而合。華師大心理學的龐維國教授曾說:教學設計應該以問題爲基礎。因爲基於問題的教學具有一下的特徵:無論小組研究,還是學習新知,一切以學生爲中心。只有基於問題的課堂,才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所以,如何提升課堂效益?只有更新我們的固有思維,積極反思,聽課學習,多參與教研活動,才能避免坐進觀天,閉門造車。學生要成長,我們自己更要成長。

其次,積極撰寫論文,加強課題研究

黃浦區李燕琴教研員給我們帶來了兩堂精彩的講座:《初中數學課堂動態生成資源的分析與利用研究》和《關注教師研題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手把手地教我們如何如何撰寫數學文章。

其一:教育科研課題的大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問題的提出

(一)研究意義

(二)概念界定

二、現狀分析

三、研究設計

    目標、內容、方法、過程

四、研究實施(或開發利用)   

五、研究成效   

六、思考分析(或存在問題)

教育科研論文對我們數學老師來說,個人單打獨鬥難度係數有點大,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研究和撰寫修改。對於不善於搞研究的我來說,更喜歡李教研員的第二次案例論文講座,因爲容易上手。

其二:案例論文的框架大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問題提出

二、研題活動的開展

1.研究哪些問題?

2.研究問題的意義是什麼?

3.以什麼形式開展研究?

4. 研究問題的哪些方面?

三、研題活動的進階

四、研題活動案例

五、研題活動路徑

六、研題活動反思

李教研員在活動案例這一環節的安排,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她是從這幾個方面着手:

(一)教材例題分析

(二)思路分析

(三)解法比較

(四)問題拓展

(五)問題一般化

(六)反思

(七)嘗試命題

(八)教學實踐

教學案例是我們教學行爲真實、典型的記錄,也是平時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教學案例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也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進行教學案例的研究是我們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夠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也是我們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在當前雙減背景下,實現提質增效,是我們的共同目標。當前迫切需要我們在“請進來”、“走出去”中提升座標、拉高標杆,用好優質資源,提高數學專業素養,才能促進我們浦東新區新場學區數學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數學教師的業務水平也才能更上一個臺階。

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