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人是罪有應得,好人爲什麼有時候也沒有好結局?

驪姬是犬戎國進貢給晉獻公的美人,晉獻公一見到驪姬就神魂顛倒,寵愛非凡,連本來親近的兒子們也疏遠了。

我之前寫過晉獻公的大兒子申生寬厚仁愛,是一個非常能夠得到臣民愛戴的繼承人,本來如果沒有意外發生,他會順利成爲晉國下一代國君,並帶領晉國走向更爲光明的未來。晉獻公逼迫最好的兒子自盡,歷史證明兒女的不幸大都來自糊塗的父母

但是可能是上天覺得暴戾的晉獻公不配擁有這麼好的兒子,所以纔會安排犬戎族送來了貌如春花,心底卻如蛇蠍一樣惡毒的驪姬。

驪姬爲了能夠讓自己權力永固,就一心想要廢掉太子,好讓自己生的兒子奚齊能夠登上王位。

只是她沒想到自己早已惡名在外,在太子申生忍無可忍被晉獻公逼得自盡以後,奚齊也成了惡母之子。

這個才年僅十歲的孩子,因爲父母的不善而受到牽連,晉獻公剛死,奚齊也被反對的大臣派出的刺客殺死了。

驪姬最後的結局是被把持朝政的大臣綁在朝堂之上,活活鞭打致死。

這樣的殘害忠良的惡人自然會惡有惡報,也並不值得去多費筆墨去討論,我們所要討論的是爲何好人不長命的原因?

太子申生忠孝仁愛,是一個幾乎讓人挑不出錯的人,晉獻公想從雞蛋裏面挑骨頭,把這個兒子的太子之位廢掉都無法得逞,可想而知申生的人品。

但是一個人只要做個好人就會沒有災禍嗎?

答案其實是不確定的,如果只是做個好人就可以高枕無憂,那麼申生就不會無奈而死,歷史上很多留下名字的好人也不會被奸人所害。

所以做個好人很重要,但是做個有機變能力的好人更重要。

比如說如果申生懂得機變,知道他自己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知道他的父親晉獻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那麼哪怕早早放棄太子的身份,而遠離權力鬥爭的漩渦,也會是另外一番結局。


像歷史上有很多因爲能夠及時遠離利益鬥爭漩渦的圈子,從而保住性命的例子,比如說范蠡,助勾踐打敗夫差以後,就急流勇退,退出了政治的舞臺,隱姓埋名做了一名商人,因爲樂善好施,還成了一位令後世敬仰的財神。

張良輔佐劉邦登上王位以後,也飄然遠去,根本不爲榮華富貴所動,所以朝堂的紛爭也自然在他的生活裏煙消雲散。

在這些歷史的故事中,我們就會發現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是遠離有巨大利益糾葛的圈子,尤其是當週圍所有人都在不擇手段攫取利益的時候,更要遠離

老子說:“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在今天這個競爭的教育下,大家好像都走進了一個誤區,就是一定要和人爭,自己纔會得到更多的利益,自己才能活得更好。

但是實際上是一個人真正具有了利他的能力,做的事情真正是別人所需要的,自己自然也會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哪裏需要去爭鬥呢?

反過來說,自己沒有真才實學,完全只能靠爭鬥去生活,那麼這種爭來的利益也隨時會被別人所爭走。

而且別人來你手裏搶奪利益的時候也會肆無忌憚,因爲對方會認爲你的利益本來就是從別人手裏搶來的,所以對方搶你,也會毫無愧疚之心。

這就是絲毫不爽的因果循環。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在未來有好的人生,有好的運氣,那麼除了教育他要做個好人以外,一定要培養孩子有一顆不爭的心,再有一顆利他的心,專注於自我發展的心,這樣孩子既能做一個受別人尊重的人,也有能力做出一番真正利人利己的事業,這樣也才能經營出一個真正安穩的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