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閒言碎語”的閒言碎語

哈哈,是不是有點繞口令的感覺?是不是有路過的朋友會納悶,怎麼和“閒言碎語”較上勁兒了呢?

是啊,本來今天想寫關於職場的“閒言碎語”,但題目上總帶着“閒言碎語”,有點重複的感覺,但不帶吧,好像又沒有更合適的題目。所以內容暫時留到下篇吧。這次先叨叨幾句“閒言碎語”。

寫過好幾次不同內容的“閒言碎語”了。以前寫過關於一個“朱雀臺”羣的討論,昨天又寫了自己關於愛的一些觀點。好像還寫過。

我們平時說的“閒言碎語”,有點貶義詞的意思。度娘上搜到:閒,就是與正事無關,碎,就是說話嘮叨。基本釋義:①與正事無關的話。比如開會期間,不要有太多~。②沒有根據的話,不滿意的話:背地裏散佈~。

整體我們可以理解爲嘮叨些與正事無關的話,往往我們用來形容在人背後說長道短,說些搬弄是非的話。近義詞有散言碎語、流言蜚語、閒言長語,閒言閒語。反義詞有義正言辭等。

它出自明代散曲家馮惟敏的《端正好•徐我亭歸田》,“一個道稽遲糧響齎飛票,一個道緊急軍情奉火牌,閒言碎語須耽待。”而後“閒言碎語”演變爲成語。比如“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不要聽那些閒言碎語,你就一定會成功。”

如果按照通常的解釋,閒言碎語就是聊八卦,嘮叨些和正事無關的話。可社會在發展,詞語也需要與時俱進啊。在我這裏,我將它引申寓意爲中性詞,就是嘮叨些看似無用實則有用的斷章取義,有用還是無用,是看你是誰,是對於部分人來說的。

爲什麼要寫“閒言碎語”系列的文字呢?也許玩世不恭的我和這四個字兒有緣吧,突然很喜歡它。那就自問自答,自娛自樂,說說理由吧。

一是內容和體裁方面,感覺自己的寫得不算什麼文章,比較隨心隨意,說散文不是散文,說言論不算言論,說故事不是故事。曾經有老師就說我寫得很雜,所以感覺“閒言碎語”這個詞兒好像更能概括文章的內容,也更符合我文字的風格。

二是話題參與方面。比如在一個羣裏,有關於很多話題的交流,有許多羣友的參與,有許多觀點的討論。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各持己見,說得很好,都有道理。作爲一個文字愛好者,流逝感覺很可惜,所以便幫大家整理保存下來。這時候集思廣益,斷章取義,是不是名副其實的“閒言碎語”?

三是時間方面的自由性和隨意性。我玩世不恭,靈魂不羈,總是隨心隨意,想寫時就寫,寫到哪兒算哪兒,也不管別人是否喜歡,是否笑話,是否有用。總是隨着自己的感覺和認知,發自內心的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沒有道德綁架,也沒有奢望理解,我就是我,只是一己之見。所以“閒言碎語”更能表達真實的自己。當然,誰能在文字裏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更好啦。

如果我一本正經、規規矩矩地起個題目,按照一定的體裁或者框架,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寫,或許真的無字可寫,更不會我筆寫我心了。

哈哈,囉嗦這麼多,知道我爲什麼總用“閒言碎語”了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