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2《我們仨》楊絳

前言:“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封面上這段溫馨的話吸引了我的注意,於是開始拜讀。


正文: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者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1997年女兒錢瑗去世,1998年錢鍾書先生去世,楊絳先生失去丈夫女兒後,寫下了《我們仨》這本書,回憶着那些痛並快樂的日子。正如書中所述:“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我們仨》是楊絳一家三口的真實寫照,也可以說是楊絳在92歲是寫的一部與丈夫錢鍾書和愛女錢媛的生活回憶錄。該書講述了一個溫馨的學者家庭,過着相互關心,相守相助但又難以抗拒相聚相散的生活經歷。整本書主要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楊絳以夢境的形式講述了自己最後的幾年裏一家三口相依爲命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女兒錢媛和丈夫錢鍾書因病重相繼去世只留作者孤身一人的深重經歷。第三部分是回憶作者自己與丈夫二人在英國留學,喜得愛女,直到女兒與丈夫去世的歷程。楊絳先生用一種很平淡的文字去講述平凡的生活,其間沒有抱怨沒有責備,只是娓娓道來一家三口的平淡日子。

很多時候,我們對名人都報以崇拜的眼光看待。但當生活的雞毛蒜皮擺在面前,很多事情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錢鍾書先生是個不怎麼合羣的人,雖然他在文學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賦,但在社交方面卻並沒有不擅長。可是楊絳先生卻從來沒有任何埋怨,而是和他一起去離羣索居在自己的天地過着小日子。反觀現在,我們這個時代賦予了男生和女生太多的職責,爲了生存必定要犧牲照顧家庭的時間,而如果照顧家庭必定不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我們越來越貪心,想要太多東西而迷失了方向,但歸根結底是因爲我們不瞭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而是盲目的隨波逐流。

我們生活在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時代的快速發展,讓愛情變得越來越奢侈,更別提婚姻。越來越多的人在一段不適合的感情裏將就,在一段不完美的婚姻裏湊合,並反過來以過來人的身份勸你去過一種將就的生活,我們對於感情變得越來越恐懼。我總在想,錢鍾書先生如果不是遇到楊絳先生,那麼也許就不會有被後人津津樂道的這段佳話。好的感情和婚姻是需要彼此成就的,如果遇到了那個對的人,不論你是何種模樣,都會被寵愛。


結語: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佳句摘抄:

1.堤上的楊柳開始黃落,漸漸地落成一棵棵禿柳。我每天在驛道上一腳一腳走,帶着自己的影子,踏着落葉。

2.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3.我們不斷地發明,不斷地實驗,我們由原始人的烹調漸漸開化,走入文明階段。

4.外文所相離不遠。住在外文所的年輕人也都近在咫尺。

5.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着煩惱和憂慮。

6.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