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正在被所謂的無須思考時代所吞噬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讓我們體驗到快節奏生活帶來的便利,然而正是因爲身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無須思考正在逐漸吞噬着我們的思維能力。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有自己思考一個問題了?你是否每天都要利用互聯網搜索着你所需要的知識?你是否早已忘記在何時起開始遇到問題便去搜索查詢了?

在未看松浦彌太郎的這本《成爲厲害的普通人》之前,我從未認真地回想過生活中的思考過程,因爲搜索查詢早已深入我心,但凡出現不懂的問題都將在第一時間打開網絡進行搜索,我從未感覺到這種行爲有何不妥,直到看到本書時,才恍然發現原來我們正在被所謂的無須思考時代所吞噬。

松浦彌太郎是日本著名出版人,曾出版多部暢銷作品如《最糟也最棒的書店》《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生活中的巧思與發現筆記”三部曲(《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謝謝你》《嶄新的理所當然》)等,他是個特立獨行的思想家,生活美學的先行者,被譽爲“最懂生活的日本男人”。著作中處處透着生活的智慧,從出版的多部生活美學書籍中可見一般。

互聯網所帶來的便利無需我過多的贅述了,但是它的危害又有多少人清楚呢?它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在依靠外力的幫助我們實現生活中的各種難題,在放棄獨立思考行爲的同時,我們的思維能力也在逐漸退化。

而松浦彌太郎編撰此書的目的恰恰是希望能以此書爲媒介,重啓我們的思維能力,做個可以理性分析的人。全書共分爲兩大部分:思考與鑽研、思考與實踐。第一部分思考與鑽研又分爲了三個小部分來解析:嘗試獨立思考、實踐就從今天做起、讓它成爲你每日的習慣。

對於鑽研,松浦彌太郎用了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在書中他稱:所謂鑽研,就像“鈕釦與釦眼”。鈕釦代替了帶子將布料固定在一起,這種行爲讓事物產生了質的變化,這便是日常中的鑽研,是思維方式的轉變,僅僅是這種小小的轉變也可以給生活帶來點點的喜悅。

其實在當下困住我們思維的不單隻有所謂的無須思考,拖延也是令我們延緩思考的幫兇,所以松浦彌太郎在第2講中提出了實踐就從今天做起。我們需要化被動爲主動,主動去思考、去實踐,去尋找生活中所需要的方法,比如工作、時間與金錢、人際交往、輸出與投入等等。

而第3講中松浦彌太郎所講到的讓思考與鑽研成爲你每日的習慣,更像是在教會我們如何做一個自律的人,文中所陳述的創造時間、規劃時間、提前注意、提前發現、提前接觸等步驟向我們展示出它們對於思考與鑽研的重要性,所謂的提前、預知、優先、驗證同樣是爲了思考與鑽研做準備,只有準備的充足,才能讓這些逐漸成爲習慣。

整個第二部的思考與實踐,松浦彌太郎向我們提出了許多的問題,他將這部分的內容視爲自己的成功哲學,也是黃金法則。是他在各種工作、生活中領悟的精髓,所以在書中作者將這一部分定義爲松浦彌太郎思考術的精髓,是最深刻、最濃縮、最純粹的“松浦彌太郎思維方式”。

我們可以對其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吸納並改進,直至將它提煉成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思維方式。這是松浦彌太郎編撰本書的最終目標,同樣也是我們學習這本書的有效目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