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成長才是最好

個體實現跨越的可能性在哪裏?

每一個社會問題都蘊含着巨大的商機。

可現實呢,絕大多數人只會發發牢騷、抱怨一下,連在理論層面提出解決方案的都很少,遑論付出行動一步步的實現了。

這是由喜歡安逸、怕麻煩的人性決定的,事不到己、高高掛起,即便是侵害到自己的利益或是造成麻煩,第一反應也是小氣好忍,所以迎難而上解決問題雖然困難,但競爭並不激烈。

任何問題一定有一個很合適的解決方案,就像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一樣,只不過得不停的嘗試直到找到那個簡潔漂亮的方式,只有幹起來、衝上去,纔有找到的概率。

跨越第一步:人人都說難的事,說明這“人人”不是競爭對象,應該滿懷欣喜的幹起來。

一般情況下,很多社會問題都可以藉助發展自行消融或者應用新的技術更高效率的解決,這就是問題解決思路:站在未來思考,哪些是可能自動消融的,這就意味着風險極大,你投入很多做出來,結果整個行業都沒了;又有哪些是需要藉助新技術的,這纔是發力的方向,比如新能源、新科技等都是現有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纔有可能趁勢而起。

任何問題都是在大系統中產生的,離開系統說事,線性思維的成功概率極低。

有了這些認知,就會明白:世界的中心註定是中國和美國。

中國有最悠久的歷史、最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組織最高效的體制,也會產生大量的社會問題,自然會有最多的機會;美國有相對龐大的人口基數、最強大的綜合國力、最先進的技術、最廣泛的文化輸出,這就決定了解決人類發展問題會出現在這兩個國家,並且在競爭中你追我趕、越來越強,老大老二競爭,老三落敗的情況正在上演,並不以個人意志轉移,中美兩國跟其他國家已經不是一個量級。

同樣的,這兩個國家都有無數人眼紅、嫉妒、謾罵、圍攻,身處風口浪尖就是這樣,世界範圍內擁有巨大影響力更是如此,可以說整個世界不管願不願意承認、在客觀上都是惟中美兩國馬首是瞻。雖然這兩個國家公開的意識形態不盡相同,但本質上都是計劃加市場,更主要的信奉競爭促進發展、優勝劣汰是自然而然的天道,所以才能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尤其如此,節奏之快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國人只是身在其中不自知而已,就像很多人每天連續學習工作15小時以上在別人看來不可思議,他們自己卻樂在其中,甚至變得如喫飯喝水一樣自然而然,正是這種淡然而然的習慣纔是最恐怖、最恆久的競爭優勢。

即便中國以如此速度發展沒有出現意外,美國依然可以領袖全球50年,因爲科技、金融、軍事、文化在制定規則的高處帶動整個世界前行,還牢牢把控在美國手中。

所以長遠來看,身在這兩個國家的人在世界運行的競爭中就處於天然優勢,生於斯長於斯自然生成的認知和品質已經深入骨髓,具體到個體或者族羣,具有憂患意識的羣體競爭力極強,猶太人、中國人、日本人就是典型代表,習慣這種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就相當於一天當好幾天過,每一分鐘都在極高效率的應用,生命密度自然大幅提升,在時間的利用率上,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如天塹那樣不可逾越,由此產生的結果自然天差地別,又何來平等?

這是本質,身處競爭的環境,養成競爭的品性,高壓力、節奏快的環境,會讓人在不自覺中提升時間利用率,習慣之後就會在無形中養成競爭優勢。

對於心有不甘、渴望躍遷的人來說,刻意塑造高密度環境正是那個跨越的訣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