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孩子能教会你什么?你可能想不到

文:冷冬悟

图:网络

看到标题,肯定有人先是奇怪,继而发笑,两岁小孩能教会你什么?

两岁小孩想玩土就玩土,完全不顾及手、衣服脏不脏的问题,只要是他想做的,从来都不滞于物。

而大人们呢,想做一件事情时,要么是畏首畏尾,要么是想要两全。结果事没做成,反倒被忧思伤了身体。

这不滞于物说起来简单,却是修行之人苦修数十年方才能达到的境界(悟性差的一辈子都达不到)。

两岁小孩见到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虫子都会打招呼,在他的眼里,众生皆平等。

要知道,这是圣人、佛祖,道祖才能达到的境界。

对此,大概你会不以为然,不过这很正常。

因为每个人的大脑运行机制永远都是先调动所有的存储信息(也就是认知),然后进行各种的联想,比较,最后再做一个二元化的定义(也就是评判):这不可能!

其实当过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小的时候会说一些奇怪的话,而且很多话最后还真的应验了。

今天带我不到两岁的儿子去农家看公鸡,一个围栏里有八九只大公鸡,他忽然指着其中一只说,这个要打鸣了。

我当时先是一愣,心想大中午的公鸡打什么鸣,就没有放在心上。结果过了一分钟,他原先指的那只公鸡居然真的打鸣了!

八九只公鸡,他怎么就认定那只公鸡要打鸣呢?

过了一会儿,他又指着另外一只公鸡说,那只公鸡要打鸣了,等了一会儿果然又应验了。

来来来,谁能用科学原理解释一下这件事?

记得今年三月份回老家,我儿子一见隔壁那个老太太就吓得哇哇直哭。

我家老人悄悄对我说,这不是好兆头,结果过了几个月,隔壁老太太就走了。

这个又怎么解释?

好吧,可能有人认为这不科学,那我们从圣人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前一段翻译过来的大致意思是,婴儿德性之厚,连野蜂毒蛇,猛兽猛禽这些人类天敌都要退避三舍。

今年上半年有个新闻报道说,藏区有个小孩被狼还是豹子给叼走了,但孩子最后在山顶上出现了,而且毫发无损。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无须怀疑它的真实性,因为小孩本身就具有“神仙”特性。

后一段中的握固是说,所有婴儿出生时,都是握着小拳头出来的,而且不是一般的握拳,是大拇指掐着无名指根部,此种握法为握固。无名指的指根处,为肝之魂窍,也是生发之机窍。

接着又说婴儿骨弱筋柔,刚出生时,小孩的身体柔若无骨,这是生命的最佳状态,搞瑜伽的练一辈子也达不到这种状态啊。

最后一句是说,小孩一天到晚扯着嗓子哭,嗓子也不哑。大人试着哭一个小时看看?嗓子不哑才怪。

千古圣人,文武双绝(注意是双绝,不是双全)的阴阳先生曾说过,人为天地之心。人的良知无所不窥,无所不能,因为良知就是天理。

每个人出生时,良知是完全光明的,它能发挥巨大作用,但是这时候小孩的囟门未合,不能言语,仿佛是上天不让他泄露天机似的。

我们以为初生的婴儿一无所知,其实我们才是一无所知。

我们对自己的小孩百般怜爱,爱不释手,可是他往往表现得不屑一顾。大概在孩子眼里,我们大人的这种表现是滑稽且可笑的。

为什么大人无论见到谁家的小孩就生出亲近心?是因为他可爱?如果这个小孩所表现出的品行不好呢,你还会不会生出亲近之心?

其实让我们生出亲近之心的不是小孩本身,而是他光明的良知。我们之所以会对有德之人生出亲近心,也是这个道理。

小孩喜欢围着一件物体转圈圈,其中也隐藏着巨大的含义。

我们人类本身就活在大圈圈小圈圈中,你看太阳升起,落下,又升起,这不是一个小圈圈么?

我们天天吃饭睡觉工作,如此循环往复,不是一个小圈圈么?

一个星期,一个月,再到一年,还是在大圈圈小圈圈里兜兜转转。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一个人从起点出发,兜了一个大圈子,最终还是要回到起点,这才能算圆满。

普通人觉得修行是往上修,其实修行是往下修的,修到孩童时期良知光明的境界。这就叫返璞归真。

你看又兜了一个圈子绕回去了。

小孩慢慢长大,沾染了世俗的人欲,道心(良知)渐渐被蒙蔽,他也就变得平凡而不起眼了。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要过多干涉他的行为,不要试图用你沾满人欲的思想去改变他,让他凭自己的本性(良知)去自由发挥该多好。

经调查,那些顶级的富豪之所以具备强大的赚钱能力,不是因为他把致富经研究得多么透彻,而是依靠本性达到的,而这个本能就是良知。

日本有个成功的商人叫稻盛和夫,他有两家公司都是世界五百强,曾经还把一家濒临倒闭的航空公司,用一年时间做到了行业第一。

记者采访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只说了三个字:致良知。

看看,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为我们所弃,却被外国人当成珍宝供起来了。你要再不去了解学习,那就很可惜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