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泰伯》學詩當是人生第一課

我和小霞相約去小鎮觀看七夕晚會,她開車來接我,把三歲的女兒也帶在車上。小名叫甜甜的女孩很興奮,口齒不清地要背詩給我聽,一會兒是鋤禾日當午,一會兒是牀前明月光,能背六七首詩,背得有模有樣,我問她是誰教的?她說是媽媽教的。小霞笑着說,我喜歡看詩詞大會,詩不僅有美感,還有音樂性,讓孩子從學詩開始,讓她體會到中文的美,能增加學習的興趣。

我深以爲然,其實孔子教育弟子也是強調要學詩,然後是禮、樂。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孔子說,教育弟子,第一個是興於詩,強調詩的教育之重要。詩所興的是人的情感,情感最好的發揮,是透過藝術與文學,詩是其中之一。古代所謂的詩,包括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等等,所以孔子說人的基本修養要會詩。第二是立於禮,立腳點要站在“禮”上,這個“禮”就是《禮記》的精神,包括了哲學的思想與科學的精神。片面強調文學藝術容易使人飄,變得自傲自大,目中無人,所以還有用禮把自己拉回來。第三是成於樂,最後達到健康快樂,幸福祥和的目標。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這條言論是後世愚民政策的依據,爲了讓人民順服,不用開發民智。實際上週朝的制度,人民確實沒有受教育的資格,只有貴族子弟才允許學習文化,以便可以管理人民。沒有智慧的人民,哪來智慧的國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國家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教育。有學者提出,孔子是有教無類的老師,怎麼會提出不能讓民有知識呢?顯然是後人誤解了這句話,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這樣,“民可,使由之”人民如果有能力,可以使用他。“不可,使知之”人民如果沒有能力,不能使用,就可以教他知識。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孔子說,“好勇”,愛打架易衝動。“疾貧”,討厭貧窮。這兩點是社會動亂的根源,即鬥狠造亂禍,飢寒起盜心。人們心中沒有愛心,沒有同情心,沒有包容心,社會就會呈現病態,時積日久,時代就亂了。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周公是周武王的兄弟,武王死後,成王還小,由周公輔政,他做國家的首相,有名的“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洗一次頭,三次握起頭髮來;喫一餐飯,三次把飯吐出來,去接見客人,處理公事。他對於下面的人,所有的事務,盡心盡力,始終保持好的態度,這就是周公的才能與美德。

孔子說:如果具有周公的才能與美德,但驕傲看不起人,慳吝得連同情包容都不肯付出,又捨不得花錢,他做出來的成績,一定沒有什麼可看的了。這也就是說,一個人有了才能而且很努力,還要修養弘毅的胸襟,深厚的美德,要不驕不吝。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求學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僅是爲了提高自身修養,沒有名利目的,書是讀不下去的。過去勸人讀書是這樣說,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似乎又太功利了。那麼孔子是怎麼說呢?他說,讀書要有目的,假使求學三年而目的不在找職業,爲學問而學問的人,實在是太難得了。可見古今中外,求學的目的,都爲了待遇,講好聽一點,爲了前程。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孔子說:服從真理,要絕對篤信,還要好學。守住信仰,選擇最好的道路。危險的邦國不要去,動亂的邦國不居住。天下有道德的人統治就出仕,無道之人當政就隱退。邦國穩定繁榮,讀書人處於貧困而低賤的地位,是可恥的;邦國動盪不安,讀書人又富又貴,也是可恥的。

總以爲儒家是主張入世,道家才主張出世,從孔子這段話可以看出,儒家不反對歸隱,當統治者地執政無道時,不如歸去,保存實力,以待太平盛世再出來做事。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說:一個知識分子,如果不是身居官職,最好不要隨便談論批評政事。因爲你不在那個位置上,不能知道它的全部內容,也得不到第一手資料,憑道聽途說就發表自己的高論,大都不能切中要害。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師摯是當時管理魯國文化的大樂師,是個專才,也是官職。這裏的“亂”當“治”用,古代有這種用法,比如“毒”當“治療”用。《關雎》是《詩經》第一篇。孔子說,魯國的文化,從師摯開始整理,直到他刪編《詩經》,已經變得非常優美。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孔子說,社會上現在存在三種人,第一種是狂而不能直,第二種是表面老實而內心並不厚道,第三種是自己淺薄到沒有內容,還不相信別人。我不知道這個社會將變成什麼樣子。“狂”是豪邁慷慨、心地坦然。“狷”是毫不苟取,個性獨立。孔子認爲假使沒有君子之人,那麼狂與狷這兩種也不錯。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孔子說:真正爲學問而學問,永遠覺得自己還不充實,還要改進。意思就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這一節孔子講的是關於學習的幾個方面,一是學習的步驟從學詩開始,再學禮樂。二是學習要有目的性,首先要學會喫飯的本領。三是個人修養,篤信好學,守死善道,有道出仕,無道歸隱。四是學習態度是如逆水行舟,永保進取精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