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解決當媽媽的苦,唯有這個辦法

哲思 推薦編輯:四爲堂主人

推薦理由:

媽媽,本是人世間最有愛,也是更能得到愛的回饋的一個身份。但今天的媽媽在爲孩子付出的愛後,得到的卻可能是石沉大海,永無回饋。 如果你想知道爲什麼孩子只懂得享受愛,卻不懂得回饋愛,來讀這篇文章,就不僅可以打開謎團,還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這是一篇值得深讀的好文章!



當有人叫你媽的那一瞬間,你就註定了這輩子也脫離不了這個身份了!

這是我剛有孩子時,心裏浮起的第一個念頭,那時我其實還是挺有畏懼心理的,一想起我竟然要爲一個生命負責一輩子,就不由有戰戰兢兢地感覺了。

《大學》上說:“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

從未婚到已婚,到有孩子,並沒有人教過我要如何去養育孩子,我媽給我傳授經驗時,也很糾結地說她養育我們姐弟時,也是摸着石頭過河,根本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養育方式。

所以我所擁有的經驗只是關於自己的成長經歷,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自己買了一大堆的育兒書籍,孜孜不倦的去研究所謂最先進的育兒方法。

但是時至今日,我發現再好的育兒方法也改變不了一個人天性所帶來的性格特徵,也就是深刻進骨子裏的血脈傳承。

這句話再通俗一點來講,就是父母的性格,行爲方式會具有更大的威力,任何教育書籍都比不上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如果你是未婚的明白了這一點,那麼在婚前就會知道要選擇一個什麼樣的伴侶,纔是解決對下一代最好的養育方式。

但是這一點以後也會越來越難,就是因爲現在被嬌生慣養長大的孩子太多了。

當然如果已婚後才發現了這個本可以走捷徑的真理,也不用太過灰心,那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牢牢地把控住自己,讓自己每做一件事情,都儘量把控在正道上面。

自己正了,孩子就算在中間有長歪的時候,也會受自己的影響慢慢再長正回來。

這是我個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所得到的一個經驗。

但是何爲正,這是比較考驗一個人的判斷,自己如果都不知道哪些事情是正面的,哪些事情是負面的,那就很難能做到任何事情都儘量正面。

所以這就要求自己要常常學習,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當自己能夠越來越明理的情況下,自然也就理所當然的能少犯很多人生錯誤。


前兩天看了一篇分析唐玄宗時代,爲何安祿山一個異族人能輕易顛覆大唐盛世的文章。

裏面就講到唐玄宗晚年色令智迷,不僅不顧人倫迎娶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爲妃,還喜好阿諛奉承。

就是這兩樣東西,讓唐玄宗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也毀了盛唐的基業。

唐玄宗如果能一直延續他年輕時勵精圖治的作風,本也可以像他的祖上唐太宗一樣,名留青史。

但是現在留下的都是關於他和楊玉環的花邊新聞,不管是影視劇,還是相關景區都拿這個事情來大做文章,唐玄宗如果地下有知,也不知道是悲是喜。

所以如果我們去看歷史,就會發現歷史上不管是一個朝代,還是一個家族的衰敗都離不開驕奢淫逸。

而反過來說,不管是一個朝代還是一個家族,之所以能夠發達的原因,都離不開爲民衆謀福祉。

這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離不開行善積德。

當一個人所積的功德越大,做的利益別人的事越多,家族就會越興旺,子孫中聰明靈秀的也會比較多。

這其實也符合“人以羣分,物以類聚”的規律。

今天很多人都在爭論到底是寒門能出貴子,還是豪門能出貴子?

如果你明白了以上那個規律,你就會發現,不管是寒門,還是豪門,都是有愛心,懂得勤儉質樸生活的家庭更容易出貴子。

否則最豪的豪門,也莫過於皇家了,那照樣還是會有不肖子孫出現,那是不是就完全無法解釋的通只有豪門纔會出貴子了!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告訴世人,不要被外相所迷,要看到事物深層次發生發展的原因

所以以上你都看明白了,你就會發現你現在不管窮也好,富也好;結婚了也好,離婚了也好;找的伴侶好也好,不好也好,如果想讓下一代變得更好,那就自己積極地去行善積德,這樣孩子也會自動自發向好的一面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