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s——讀書的好處

讀書是最便宜地拓展我們思維的方式。

如果用是否想一口氣讀完一本書來判斷一本書的好壞——那這兩天在讀的《Originals》符合這個標準。

因爲自己的英文能力還未達到母語者的水平,這本書需要再讀一遍。目前來講,在讀此書時,我吸收了如下一下觀點,其中一些觀點是我從來沒想到的。

01 企業家是非常厭惡風險的,這點我之前已經瞭解了。

在某一本書中提到李嘉誠對風險的看法,他做每一件事都是充分衡量了風險。

我這幾年一直在做理財,接觸過股票、基金、可轉債。讓我理解了風險和投資收益之間的關係。經歷過紙上富貴,經歷過大額浮虧、糾結過止盈止損方式、瞭解了各資產投資的收益和風險......因此,在理財時,更能有條不紊。

書中原文:

The successful originals often begin by questioning defaults and balancing risk portfolios, the rest of this book is about closing the gap between insight and action.

02 少而精是個謬論。

高中政治學過一個的觀點——量變引起質變,跟作者的觀點不謀而合。

人們常常糾結於是否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同樣列舉了那些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人取得的成就。

對於這個觀點,我保持中立態度。至今,我對這個觀點,還沒有得出自己的結論。

書中原文:

It's widely assumed that there's a tradeoff between quantity and quality—— if you want to do better work, you have to do less of it—— but this turns out to be false. In fact, when it comes to idea generation, quantity is the most predictable path to quality.

Once you start getting desperate, you start thinking outside the box.

As we gain knowledge about a domain, we become prisoners of our prototypes.

03 孤注一擲時,我們最後尋求幫助的人才是難處的老闆。但有時,他們纔是支持我們的人。

這個觀點幫助我成長了一步。我之前在簡書裏講述了新領導對我的衝擊。但反思和她相處的這一個月,書中的觀點對我起到了醍醐灌頂的作用。所以,珍惜不一致帶來的創新吧。

書中原文:

Disagreeable managers are typically the last people we seek when we're going to go out on a limb, but they are sometimes our best advocates.

04 要補充一點“英文成語”。

讀這本書,我理解到一點——英文每一個單詞都認識,但是卻不知所云——其實,是不瞭解英文短語的特殊意思。

比如:go out on a limb——孤注一擲

          go against the grain——背道而馳

本書有很多觀點都值得分享,但是現在要喫飯了,下次再聊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