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矛盾的心情

又是一段时间没有写点什么了。

有想写的内容,却没有提笔的心情,是不是好矛盾?

近期的心境可谓五味杂陈。一方面惊动于最近收到的大惊喜,一方面为前途未卜的未来而焦虑,再者就是珺珺,以后会怎么样呢?

这种心情不知道怎么形容?想从心底哈哈大笑一番,但心情总会因为某些事而被搅得乱糟糟。

今天一家三口去幼儿园参加了年末的“游戏会”。

珺珺这次简直让我们抓狂。这个画面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去年在保育园参加“年末生活会”时的场景:不听指令,不参加活动,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人群里晃悠,一劝说就翻脸(这个去年还没有)…

最近一段时间,感觉珺珺的状态跟今年2月份的时候非常相像,那时候我们还只是在保育园。

迷排水口,超迷红绿灯,对冲厕所的水声、浴缸的放水声敏感,对头发也敏感,再就是杠(简直就是一言不合立刻翻脸-这点以前还没有)。

除了“杠”之外,这些也就是在近期实行母子分离上学之后日渐呈现出来的现象(因为在近期的文章里,没有记录这方面的现象)。

实行母子分离后,我发现自己特别依赖老师们。在进行游戏会排练时,我那时就应该告诉珺珺该坐的时候得坐,不能打扰到其它小孩表演的项目。刚开始他肯定会反抗,但次数多了,他肯定会明白。

那时运动会就是这样过来的。然而,这次我完全掉以轻心了,任由珺珺自由发挥,觉得老师们自有分寸。

“游戏会”结束后,老师说:“妈妈不需要太沮丧,不要只看眼前的珺珺,而是要看以后的珺珺。”

我跟老师说:“规则面前还是严厉点比较好吧!与其让他自由发挥,我觉得该解释的时候还是得解释,第一次听不进,可以说第二次第三次…那个散步的规则不也是这样形成的吗,现在他不遵守的好好的嘛。”

当时心情很是沉重,不小心说了些略微理直气壮的话语。
珺珺最近杠劲足,老师们肯定也不敢“招惹”,而且排练期间本来事就多,老师们怀疑也无心去管太多。毕竟珺珺一闹,只会徒添烦恼。

老师说:“珺珺现在的视野变开了,现在的话,只要他能开心地参加就行。如果老是用规则去压制他,这样会让他失去对我们的信赖感。现在还只是小班,现在就让他自由玩,珺珺开心就行了…”

老师还说:“上次心理测试结果,妈妈也知道,珺珺的实际年龄本来就比真实年龄小很多,有些东西在这个阶段不能要求太多…”(可能老师讲得是珺珺理解力不够吧?)。

后来我就什么也没有说了。

老师说得对,孩子要不是发展缓慢,父母亲干嘛把他放到这种特殊教育机构里边。

既然都在这里了,有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就会理所当然地扣在孩子头上:正因为他这样,所以才这样。

回家路上,我哭着跟恒恒说:有时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对,如果坚信珺珺正常,难道不是应该把他放到正常群体里边吗。

也不知道老师有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只是觉得,有些东西孩子可以不用立刻做到遵守,但解释还是有必要的。经历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明白,但什么也不解释,他压根只会头脑空白。难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就会明白?按理来说是这样的,但他都四岁了呢?很多规则不也是在重复的经历中习得的?

难道我这样错了?
还是遵循老师意思,自由让他发挥,等着他自己去弄明白?

矛盾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