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要點是什麼?準確定義問題,關注時間和主體的準確性!

週六接了老人來城裏,打算帶着兩家老人一起看海洋世界展館,然後住一段時間再回去。

週日早上,老人接到老家親戚電話,有事情必須儘快回去,初步確定上午按計劃看完海洋世界展館,下午可回去。

我的看法是,既然有重要事情必須回去,那就開車再跑一趟,沒問題,畢竟個多小時路程罷了。

順利看過展館,一起在外面喫午飯,這時候開始有了疲倦和睏意,自動思維是下午開車回去挑戰性很大。

這時候,該如何處理情緒、解決事情呢?

我們知道情緒不是來自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想法,不過最後還是要落腳到事情解決上。畢竟,解決事情是根本所在!

對於情緒而言,產生情緒的誘因是事情,其維持因素是想法。按照此事體驗,對於導致情緒的想法要及時識別覺察評估與調整,對於誘因事件也要正確準確定義,否則就會源頭出問題。

比如,此事情有不同的定義表述:

1、下午我要開車送老人回去。這個事情的表述裏,時間、主體、任務都非常明確,但是要界定這是準確的嗎?

2、明天我要開車送老人回去。這個事件的表述,改變了時間這個重要要素,導致事情很大不同。

3、下午別人送老人回去,或者明天別人送老人回去。這個表述裏不僅僅改變了主體,還可以修改時間,意味着時間和空間對於事情多麼重要。

事情都是發生在特定時空中,這個例子多麼鮮明,解決事情就是妥善處理時間和空間的關係。

時間觀意味着不要侷限當下,不要目光短淺,不要急於求成,要延遲滿足,事緩則成就是這個意思。

空間觀意味着跳出自我中心,不要忽視別人資源,要尋求支持幫助,要有邊界,多問一句還有什麼辦法,別人能做什麼。

事實上,這個事情很快我就覺察到了不同,後來證實不需要我下午送老人回去,第二天也不需要,有些事情是不需要我做的。

想說這個故事的含義,是說定義我們遇到的事情很重要,很多事情本身就定義錯了,當然隨之而來的想法就更加歪曲,情緒行爲反應也就是離題萬里。

具有“上帝情結”的人就常犯這個錯誤,遇到事情總認爲自己要如何做好,忘記有些事情不是自己範圍,做多了反而是包辦替代,傷害自己,也阻礙別人,例如溺愛孩子的家長,比如大包大攬吹牛的人,比如苛求完美的人。

事情定義清晰了,想法也就容易正常,由此帶來的反應也就正常。比如上面事例,準確的事情定義是“送老人儘早回去”,多了時間和別人這兩個重要屬性,那麼圍繞事情解決這個目標的方法就多了去。

還有要說明的一點,如果意識到事情定義出現問題,引發想法和負性情緒,那就要及時表達出來,澄清訴求,與其他人達成共識,否則自己心事重重,就是自討苦喫。

由此,延伸我們常說的故事三要素,“時間、地點、人物”,這對於我們來準確定義遇到的事情,非常有啓發。不要侷限於一元世界自我“一根筋”,還要有二元世界關係的“平穩大地”,更要有三元世界時間因素的“容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