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不僅僅指人脈,最大的套路就是真誠

01

今年的雙十一,我沒有別的收穫,只是又買了一堆書。

我喜歡看紙書,因爲覺得更有質感,但不得不說電子書確實更爲方便,如今我看書的主要方式也變爲了手機閱讀電子書。

在家裏,我有不少沒拆封的紙書,最開始我總是懊惱買了書卻沒看,而後續這些沒拆封的書籍,對於我卻是一種警醒,時刻提醒我自己的無知。

今年6月的時候,由於我外派至天津,我把北京的房子退掉了,成箱的書籍都寄回了武漢,於是9月我回北京的時候,房子裏僅有寥寥幾本書,實屬有些不適。

於是雙十一的時候,我入手了一套早已放在購物車的中華書局版《資治通鑑》,這套書翻閱起來非常有感覺,談起《資治通鑑》還是得提到熊逸老師,熊師在得到專欄裏的旁徵博引,不斷把這兩百九十四卷書讀的更厚了。

相比於《史記》,《資治通鑑》一書如其名,資治的意味更爲濃厚,這套書讀起來在穿越時空的同時,也對我們當下的行爲處事很有啓發。

除了中華書局版的《資治通鑑》外,雙十一我被半忽悠的入手了一整套的得到講義,得到講義其實就是得到APP上一些專欄課程的紙質版,課程我都聽過,還能反覆回聽,也有電子版的文字,所以一開始我並未想去購買這套紙質版的講義。

但又被羅胖的一句話打動了,這些書籍買到家裏,也是對自己曾經學習的一項見證,閒時偶爾翻翻也挺好。

其實,如今的紙質書籍,除了爲信息的載體外,又何嘗不是一種社交貨幣,或是滿足自身的情感訴求,一本書籍的價格與泡泡瑪特的一個盲盒也相差無幾。

02

我經常會提圈子的重要性,圈子其實不僅是指身邊的人,還包括我們身邊的事物。

如果我們每個週末,能有時間泡在圖書館或去藝術館逛逛,人的心態、氣質真的會有所改變,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職場裏,如今的海歸留學生已經沒有什麼優勢,畢竟海外的名校終歸也是稀少的,大部分留學也不過是普通高校。但留學過的同學,眼界、氣質確實會有所不同,這就是幾年的生活留下的印記。

在校的學生,往往忽略圖書館的魅力,還記得17年的時候,我有次去北京東四的三聯書店,看到階梯上席地而坐閱讀的人們,那種感覺真的是好極了。

但比較遺憾的爲,如今我們提到“圈子”二字,大多僅僅代指人際交往圈。

我曾給學生分享過,自己大學期間創業那會,常以結交一個所謂的“大佬”而自得,先拋開那個時候對於“大佬”二字的識別能力,即使是一個真正的大佬,有過合影,加上了微信,又能如何呢?

“混圈子”一定是以“被需要”爲重要前提,請先思考自己能給他人帶來什麼,讓他人需要你。

你不要覺得自己渺小,無法給他人提供幫助,請記住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比如我一直做大學生業務,對於行業的理解有足夠的深度,但對於當代大學生的一線洞察,我是存在距離感的,畢竟已經畢業多年。但作爲一個在校學生而言,可以更直接的獲取到一些一手信息,這對於我有諸多幫助。

對於人脈圈子,我給大家兩點建議:

我們需要有可以讓自己“向上學”的圈子,這些圈子裏的很多人段位比我們高,勢能比我們高,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樣可以倒逼我們輸入。

同時,我們也需要建立“向下幫”的圈子,這些圈子裏的很多人被我們所影響,說的通俗點,他們會成爲我們的粉絲,乃至付費用戶,這樣可以倒逼我們輸出。

03

這周我在做業務規劃的時候,有一頁PPT的內容爲,做校園就是做人心,其實各個行業均是如此。

行業掙錢,重點是紅利,企業掙錢,重點是稀缺,而最大的稀缺就是用心,讓人不得不服地用心。

人生其實有一種選擇,就是出自於熱愛,出自於真心,出自於喜歡,因爲內心的動力而努力。

隨着經濟增速的放緩,許多事物變得更加困難,但未來已來,我們只能選擇擁抱,萬物皆有裂痕,只要我們足夠的專業,到處都是機會。

孫凌,認證生涯規劃師、校園市場運營專家,辭掉公務員後連續創業,長期專注於年輕羣體行爲研究,分享個人思考、成長故事、職場乾貨及理財經驗,共同精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