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片《峯爆》英雄雖然誇張,但是“凡人”精神終該崇尚(完整版)

1.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地方經濟發展中,交通建設的必要條件之重中之重。國家近些年的山區扶貧,離不開道路建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我們路橋工人的勤懇奮鬥。

特別是我國西部地區,地勢以山地爲主。穿山翻嶺,跨河越谷,繞不開架大橋和打隧洞。修建一條路,確切的困難重重啊!

在我們征服這些自然困難的時候,有時候也會面對一些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比如地震,泥石流,塌方,山體滑坡等。

如果所遇到的是一場巨大的,史無前例的地質災害,那應該如何面對?

2.

看看國產災難大片《峯爆》的講述,面對災難,如何度過那生死危機。

西南某地,某高速公路某處一隧道,經過十年的修建,即將竣工,道路也將全線貫通。然而受全球地質變動影響,被專業預測,隧道附近有山體有滑坡和泥石流的地質災害發生。

直接受害的不少隧道,是附近的一個擁有16萬人口的縣城。事發緊急,兩個小時內撤離全縣人民,已經不可能實現。唯有炸掉隧洞,毀掉這座山來阻擋滑坡山體。

3.

如果選擇爆破,十年的辛苦付出,無數在人力物力經濟支出,即刻毀於一旦。工程項目策劃,高工,政府領導等的多年心血和即將到來的功績也將付之一炬。

不用疑慮,中國式營救,當然以人爲本,人命關天。炸!

關鍵時刻,主角登場。以自己曾經的實地考察,另有一座小山處在其中。炸掉小山,確保縣城和隧洞無恙。完美方案。不完美之處是小山孤立,無法工程爆破,只能人工攀登實施,勇士或許去而無返。

最終,主角臨危領命。過程艱險自不再提,危機之中,犧牲了配角(主角父親),完成了使命,全身而歸。

4.

國產災難題材電影不多,大片更是很少。因爲難。場面難,特效難,情感融入難。《峯爆》說起來,做的不錯。但也就是僅僅不錯而已,勉強能立住。而這也是靠電影的前半部分的鎮救援,溶洞自救。至於後來的炸隧道和炸小山,方案(或者說是創意)不算意外,但是演繹的就有點神乎了。

電影海報宣傳有一句是“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道理是對的,然而表現卻是自救打臉。主角處處體現出來的就不是凡人能達到的超級能力。

不管是前面山石滾落中蜿蜒山路上的駕車狂奔飄移和飛躍,還是後面堪比甚至超越“阿湯哥”的雨中徒手攀巖跳躍,到最後爆炸之前的飛奔衝刺聽聲辯位盲抓直升機脫險。如此操作,蜘蛛俠都直呼內行。

5.

情感方面的表現比較真摯,以主角父子感情矛盾的化解爲主線,層層遞進。把中國人在親情中不散與表達,卻在內心非常在乎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且尚有用力過火的感覺。但是瑕不掩瑜,很幾處的細膩表達很是動容。特別是最後父親的犧牲,雖然明顯的突兀,但仍然感動。或許可以歸結於演員的功勞吧。很多時候父親比兒子表演的用力。

至於特效。唉,本來就是弱項,卻偏偏要將其放大。就山體裂縫一點,明顯的電腦遊戲感覺,其他不說也罷。

6.

場面還是比較宏大,給人的感覺比較真實。縣城撤離羣衆時候,縣長一馬當先,親身演繹最美逆行者。爲之動容,是因爲我們曾經經歷和眼見過的,也是心中所期望始終如一的樣子和場景。

電影是一種藝術,是生活的藝術表達。災難片是誇張的模擬,但是現實中的災難,有時候不可避免。電影中的超現實演繹,現實中無法體現,但是所表達的精神,卻是我們值得提倡和推崇的。

天災無情,人有情。災難之前,人命關天。大難有大愛。

致敬每一位災難面前的偉大逆行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