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讀書札記】14 蚯蚓的精神不僅僅是專一

【15】

“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專主一個天理。”

專心讀書、沉迷聲色、醉心遊戲、鑽進錢眼,本質上都一樣,都屬於“逐物”,不是“主一之功”,儒家從孔子的“一以貫之”,到荀子的“君子結於一”,到王陽明的“主一之功”。說的都是聖王之道、天理、良知,強調的是精神追求的始終如一,就是《尚書》所謂的“惟精惟一”,而不是意志力上的堅持不懈。所以荀子在《勸學》一文中說:“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說的其實就是理想信念的力量,絕不是僅僅指持之以恆的專注力如此膚淺。

【16】

王陽明認爲,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想着存天理,這就是立志了。不是說一定要確立多麼遠大的目標,纔是立志。日積月累,就能致良知。孟子所謂的“美大聖神”的境界,無非也是由那一個善念不斷擴充而成的。

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孟子·盡心下》:

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謂善?何謂信?”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孟子把做人的境界分成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有善、信兩個境界;第二個層次有美、大、聖、神四個境界。

思想意識上追求天理就是“善”,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努力遵循天理就是“信”,舉手投足都符合天理稱之爲“美”,不但自己美,還能成爲大家的楷模稱之爲“大”,不但形象高大光輝,還能教化天下,那就是聖人了,聖人發展到深不可測的地步,那就是“神”的境界了。此正是王陽明所謂“只從此一念存養擴充去耳”。

孟子說,樂正子的境界還在第一個層次,沒能達到第二個層次。但是,當孟子聽說魯國要請樂正子執政的消息時,興奮地一夜沒閤眼。因爲只要樂正子能主導魯國的政治,那麼魯國就可以走上合乎天理的正道了。魯國是周公的封國,又是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故鄉,如今卻王道日衰,怎麼能不讓孟子痛心呢?如果魯國能夠迴歸王道,當然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

鼓勵鞭策學生要堅守儒家理想信念,是這兩條內容的共同之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