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谚语已成过去时

小的时候,总听人们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认为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经验之谈,可以用来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

记得母亲就经常告诫我们姊妹几个,出门冷不冷都要拿件衣服,饥不饥都应该带些干粮,以防天气万一变化,而受冻挨饿。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天有不测风云”这个古谚语,已经成为了历史。

因为,现在的天气预报很是准确,能预报到几点几分有雨,概率是多少,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把不确定性因素降到最低。

老伴每天早上,给孙女穿衣服的时候,都会问一下“小X,今天的天气”,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孩子是穿厚点,还是穿薄点。

我现在“打工”的医院,离小区有十余公里路程,每天的上下班,我都喜欢骑车子去,每天早上起床后,先看一下有没有雨,再决定是骑车子去,还是坐公交车去。

这样的科技进步,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减少了许多的浪费和做无用功。

在三十多年前,那时也有天气预报,但预报的准确度却是很低,根本就不能指导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与其说是“预报,不如说是“估计。

家里每年收割的小麦,都是靠牲口来碾的。村里人把这叫“碾麦”,或者“碾场”,碾麦需要好天气,就是太阳要红,把摊开的麦子晒干,才好用石碌把麦子从麦穗上碾下来。

碾麦前,要把麦子在打麦场上摊开,让太阳暴晒几个小时,才好碾。所以,每当第二天要碾麦子时,父亲都要看看下午太阳的落山情况。

有句农谚是这么说的:“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意思是说,只要晚上太阳落山的时候,满天霞光,那第二天肯定是个好天气,就可以碾麦了。

在我高中毕业回家劳动的一九七六、七七年的两年,在麦收季节,总是要参加小队里的碾麦劳动,主要任务是“拾粪”。

所谓拾粪,就是捡拾拉石碾子牲口拉下的粪便,以减少碾下麦子的污染。

在那个年代,早上看着天气很好,把麦子摊在打麦场上,到了午后,就是过了十二点,经常会有暴雨、暴风雨,或雷阵雨。

一旦有了这样的天气,就要马上把摊开的麦子再收拾起来,盖上东西,不要让麦子被雨水淋湿后发霉。

那时没有天气预报,或者有,但预报极其不准,每年都会有人们正在吃饭时,看到天气突变了,立马放下碗筷,快速地跑到打麦场上收拾摊开的麦子的突发情况发生。

有的时候情况紧急,小队长就会在巷道里一边急切地跑着,一边大声地吆喝人们去打麦场紧急收拾摊开的麦子。

如果看到那个村民动作慢了,队长就会破口大骂,缺理的村民跑着去了,脸上还露着微笑,心里毫不怪罪队长。

因为,他们心里知道,那是“龙口夺食、虎口抢粮”的事情,一旦麦子遭到雨淋,不但数量会受损,质量也会大打折扣,麦子吃起来会“发粘”,不好吃。

记得有一年,我们家里在学校的操场上晾晒打好的麦子,正在吃饭的全家人,一看突然翻滚的乌云和一声紧似一声的雷鸣,赶快放下碗筷,拿起工具就去收拾摊了一地的麦子。

因为有好几千斤,家里就我和父母亲三个人,那不是三个人能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就可以干完的事情。尽管费劲地干着,但是天气还是越来越坏,暴雨眼看着就要来了。

就在此时,一位邻居看到了我们全家人的狼狈相,不但自己回家拿上工具,还把媳妇和儿子也一块儿叫来了。另外一家邻居听到那个邻居的吆喝声,也马上放下碗筷,和老公一起加入抢收麦子的队伍中。

还是人多力量大,在邻居们的帮助下,很快把麦子全部收拾起来了,并装进麻袋,搬运到家里的房子里。就在我们把最后一车麦子拉倒家里后,还没有来得及卸下来,瓢泼大雨就劈头盖脸地落下了。

多亏了几位邻居的帮忙,才没有让家里的小麦淋雨。事后,我还曾经写了一篇谈邻里和睦的文章,把这件事当作素材,在我们当地的晚报副刊上发表了。

从黑白电视机开始有了之后,我就给父母家里买了一台,父亲看电视的两个节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是新闻联播,另外一个就是天气预报了。不但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还要看省电视台的天气预报。

父亲的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去世前的几个月,因为父亲股骨颈骨折卧床以后,才没有看电视的兴趣了。

每一位农民关心天气预报,其实就是关心粮食生产,也就是关心自己全家人的命运。好在现在的天气预报极为准确,过去因为天气原因而怕麦子受损的情况,再也不会重演了,这真的是农民们的福气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