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我#學神百日培養計劃學習打卡(85)

今早稍微晚了一點,沒聽到開頭分享,好在主要內容一點沒落下。

一、新知

1、孩子的行爲背後一定有深層次的原因。歸屬感是安全感的重要條件,尋求過度關注,因爲沒有歸屬感。

缺乏歸屬感的孩子長大之後容易自卑、敏感、人際關係衝突、學習喫力、遇到關鍵問題會“爆炸”。

2、三點構建歸屬感:1)多與孩子連接,建立良好關係;2)家長口下留情,不要說狠話;3)尊重孩子,家是孩子愛的港灣。

3、父母不要過度關注孩子的行爲,孩子自己有糾偏的能力。謹言慎行,不要嚇唬孩子。

有些孩子用一些古怪的行爲和動作來吸引家長的關注,在關係中成爲一個受委屈的人,一個受害者,他想要告訴家長自己很可憐蟲,尋求家長的過度關注,比如故意考不好、說謊、讓自己生病(特別是皮膚病)等等。

4、尋求過度關注的壞處:1)價值觀錯亂、2)安全感不足、3)缺乏價值感、4)自我懷疑、不自信、5)養成不良習慣。

5、孩子尋求過度關注,家長積極的迴應方式:1)不關注不良行爲;2)模糊教育,讓孩子自討沒趣;3)給予愛和適當的關注,約定表達方式;4)把孩子導向建設性行爲。

6、家長怎麼做:1)給孩子分配任務;2)訓練能力,讓孩子學會表達需求,而不是哭鬧;3)強化正面的行爲:4)培養孩子自立精神。

二、答疑

媽媽:單親家庭初二男生,父母分開後和媽媽一起換了城市,一年多來在學校沒有好朋友,成績下滑。

李老師請媽媽說下情況:媽媽說分開時父母都想要孩子,讓孩子自己選,孩子有點爲難。孩爸很忙,沒時間也沒耐心陪伴,自己帶孩子離開換了城市。

李老師又問了媽媽原生家庭情況,媽媽做了簡介。

李老師:孩子的問題可能和他的適應能力、家庭變化有一定關係。媽媽眼裏有一股憤怒,需要處理下。放了首音樂後,請媽媽閉上眼睛,引導她和父親對話:作爲女兒沒有資格替父親承擔,把自己的生活過好纔是女兒該做的事,把父親放在心裏,感謝父親。

跪地一分鐘後,媽媽說父親的形象清晰了,李老師引導媽媽帶着父親的愛和力量從委屈憤怒的小女孩慢慢長大並綻放,直到現在。繼續引導媽媽和自己的母親對話:女兒已經長大,放下對母親的抱怨,感謝母親。

再次引導媽媽和孩子爸對話:曾經有過美好時光,有了孩子,都把原生家庭的模式帶到婚姻中,都不夠完美,互相傷害過,現在能夠理解你,內心尊重你,在孩子面前多說好話,會照顧好孩子。

李老師請媽媽和孩子爸好好談談,有可能的話試試複合,因爲孩子特別在意父母之間的關係,給他買些小禮物。

最後引導媽媽和孩子對話:知道孩子內心掙扎糾結,是媽媽沒有做好,對不起孩子。爸爸有很多優點,媽媽做得不好,不要操心爸媽的事,爸媽自己會處理好。



做完輔導後,媽媽的面容柔和了很多,看起來確實放鬆了,本來就很漂亮,柔軟下來更好看了。

李老師着急上廁所,自嘲說不再做深度療愈了,神經病發作還是做了,看得我們一片發笑,我覺得是李老師有顆慈悲心,不忍心拒絕別人。從幾天前他就說不做了,可還是沒有停下來,心慈手軟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