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心理學》第九章人格障礙

      先分享一下我讀這一章的一些想法。人格障礙,分開來,我感覺障礙比較好理解,我的理解障礙就好像個體在自己的頭腦中設立的一堵牆,影響了個體在社會系統中的適應性,如果大腦被這堵牆充滿,嚴重的後果可能導致自殺行爲。人格呢?作者給出了人格的定義是個體感知、感受、思考自我並與之相聯繫的持久模式。比如,那個人開朗,那個人散漫,那個人情緒化。這裏我有一些疑問,個體的人格是多樣化變化的,人的可能性並不能用一個詞或者幾個詞來描述。不同情境背景下個體呈現的自己是有不同的,比如青春期的孩子和小夥伴嘻笑打鬧,和自己的父母一句話不說。他是開朗的還是靦腆的?

      這也提醒我,在看書的時候,要牢記,心理學研究的是羣體,是爲了更好的理解個體;而心理是個體化的,是個體獨特的呈現。

        這一章印象深刻的有三點:

        一、人格的重要方面

      作者提到,人格從兩個重要方面來看,一方面是自我感或者說同一性。自我,又稱爲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是個體對其存在狀態的認知,包括對自己的生理狀態、心理狀態、人際關係及社會角色的認知。也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自我感,自己對自己認識的感覺。我是什麼樣的。如果按照“五因素模型”(負情緒性、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和盡責性)我自己評價我自己。我是偏負情緒性、內向的、開放的、宜人的和不可靠的。這個樣子是我自己對自己的感覺。平時和他人溝通交流過程中自己是什麼樣子?他人給予我的反饋是恰好有些是相反的,比如情緒穩定的、外向的。在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在他人眼中的自己有一些相同,也有一些不同,他人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兩者都是我,它們共存在一起,組成了有別於他人的我的人格的一部分。我瞭解我自己嗎?不瞭解。我並不能看到自己的言談舉止和麪部表情,我是通過對方的反映來了解自己。而對方的反映也是ta的主觀反映。自己的樣子~~,還是需要不斷地探索(有研究發現,心理健康的人常常會產生一種積極錯覺,以至於對自己具有更積極的評價,相比而言,反倒是抑鬱症患者看待這個世界更客觀和實際一些)。人格的另一方面是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具有適應性人格的人用同理心、能夠與他人合作,能夠與他人形成恰當的親密關係,並在生活中能夠欣賞不同人的各自獨特性。

      二、人格障礙的定義

      DSM—5將人格障礙定義爲明顯偏離個體文化期望的內部經驗和行爲的持久模式(例如,感知和解釋自我,他人或事件的方式;情緒反應;衝動控制;人際功能)。人際模式具有跨時間和跨情境的普遍性和穩定性,起始於少年期或成年早期,並且導致臨牀明顯的痛苦和/或功能損害。

      三、三組人格障礙

      根據描述上的相似性人格障礙可分爲三組:A組包括奇異—古怪性人格障礙,B組包括戲劇化—情緒性人格障礙,C組包括焦慮—恐懼性人格障礙。

        A組奇異古怪性人格障礙包括偏執型人格障礙(極端不    信任他人)、分裂樣人格障礙(極端社會退縮和分離)和分裂型人格障礙(在親密關係中感到不適、行爲古怪、不當的社交和認知-知覺扭曲)。這些障礙,尤其是分裂型人格障礙,可能和精神分裂症存在基因上的關聯,也可能代表精神分裂症的溫和形式。具有這些障礙的人通常社交關係不佳,並且患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的風險增加。

        B組戲劇化—情緒性人格障礙的特徵是戲劇化、不穩定、情緒化的行爲和人際關係,包括四種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見第11章)、邊緣型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和自戀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個體表現岀嚴重不穩定的自我概念、情緒調節和人際關係以及衝動行爲。表演型人格障礙個體表現出快速變化的心境、不穩定的人際關係、對注意和贊同的需要以及戲劇化和誘惑性的行爲。自戀型人格障礙個體表現爲浮誇、自大和利用他人。

      C組焦慮-恐懼性人格障礙的特徵是焦慮、恐懼的情緒和長期的自我懷疑,導致適應不良的行爲,包括三種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障礙(極其需要關心且害怕被拒絕)、迴避型人格障礙(社交焦慮和不足感導致的社交回避)和強迫型人格障礙(活動和人際關係的僵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