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欲學作騷體詩

黃庭堅說:“若欲作楚詞,追配古人,直須熟讀《楚辭》,觀古人用意曲折處,講學之,然後下筆。”

王若虛說:“《楚辭》自是文章一絕,後人固難攀追,然得其近似可矣。”

後人學寫騷體詩賦,是因爲楚辭爲文人,尤其是志向高遠、懷才不遇的文人,提供了抒發憂國憂民、祭祀亡靈的空間。同時,獨特的楚語楚調、用韻靈活、錯落句式、浪漫情調、寫實風格、悲劇精神、人文關懷等,爲文人士子抒憂發怨、諷喻諫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千多年來,楚辭之音不絕如縷,猶如荊江默默地流淌着:從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爲氣也”,到荊軻《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從孔子《曳杖歌》“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到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還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從夏完淳《招魂》“湛湛流溪兮一水香,處處秋景兮悲人腸,哀蒼生兮空淚長!”,到梁啓超《祭六君子辭》“大地兮芬芳,神州兮茫茫,四百兆人心兮未死,公如有知兮鑑此馨香”;

從秋瑾《寶刀歌》“願從茲以天地爲爐陰陽爲炭兮,鐵聚六洲。鑄造出千柄萬柄寶刀兮,澄清神州。上繼我祖黃帝赫赫之威名兮,一洗數千數百年國史之奇羞!”,到于右任《望大陸》“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有國殤!”

恕我孤陋寡聞,今人除漆雕世彩《新楚辭》外,少見騷體詩作矣。其實此體比格律詩靈動富贍,比現代詩整飭典雅,又不失古韻十足,大有可爲也!吾其勉乎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