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看書的我

上小學的時候,就有點偏愛語文,我喜歡早讀課,可以用普通話讀着那些文字,感覺聲音都變得更好聽了。不知道爲什麼,從小就不太喜歡講家鄉話,覺得太土了。有時候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總要媽媽給我解釋下。好在媽媽也是個有文化的人,總有辦法解釋清楚,可以滿足我的需求。

那個時候,我從沒讀過課外書。家裏沒有閒錢去買書,我也沒有提過任何要求。我們村裏有個女孩家境比較好,父母在北京,她看了很多故事書。每天放學的路上,她就給我們講故事,一堆小夥伴都圍着她,一邊走一邊側耳傾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聽得我如癡如醉。

不知道她現在過得怎麼樣?我猜應該很好,從小她的語言表達能力、講故事能力就比別人更勝一籌。

上初中的時候,別人覺得難啃的古文,我覺得背起來朗朗上口。這可能跟媽媽的啓發有關吧,當時有一篇《捕蛇者說》,我還讀不順暢,媽媽居然能從頭至尾背下來,抑揚頓挫,斷句有力。這可把我驚呆了,這麼好的記憶力?後來儘管老師沒有要求全文背誦,但我還是背下來了。

這個階段依然沒有看過什麼課外書,只有少量的雜誌,一些閒書,還是以書本學習爲主。

讀中專的時候我離開了家鄉的小山村,來到淮南開始獨立生活。那個時候最迷戀瓊瑤阿姨的小說,看了一本又一本。或許是那個時候言情小說看多了,以至於這些年來,我再也不喜歡看言情小說。感覺都是差不多的套路,脫離現實,教育意義不大。

後來,結束學業開始流浪社會了。那年在廣東,工廠有圖書館,可以免費借閱。看了很多外國名著,《紅與黑》、《羊脂球》之類的,不知道有沒有看懂,總之開始選擇一些不一樣的書籍來豐富自己了。

在工廠的那些年,我很迷茫,也很機械,沒有任何想法,只覺得這就是生活。出賣勞動力,出賣時間換錢,根本找不到工作的意義,總感覺自己無力改變現狀。後來回想起這段日子,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螺絲釘,拿青春去換那微不足道的金錢。只有捧起書時,心纔是安定的,才感覺到時間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正是因爲閱讀,我開始反思過去,覺得自己做了很多傷害別人,讓別人面子過不去的事情。

有一幕一直難忘,那年上初三,下課的時候同村有個要好的女孩拉着我,很興奮地把我介紹給她的好朋友。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可能是被這場景嚇到了?很反抗地把手抽回來,狠狠地對她說:我不要認識這些人,我不喜歡這樣。說完轉身就跑了,丟下面面相覷的幾個小夥伴,搞得人家多尷尬?

我當時怎麼就沒有替別人考慮?有些時候我害怕的又是什麼?如果面對了,又會怎麼樣?爲什麼這麼簡單的關係我都處理不好?爲什麼要讓過去留下這麼多遺憾?

這才發現我的性格有缺陷,我需要改變。深挖之下,才發現一切緣自我內心深處的自卑。從小家境比較窮,爸爸教育我不要與他人攀比物質,只比學習。聽話懂事的我,從不與她人比較,或許是爲了保護自己,才刻意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

從那以後,我開始看勵志書,看過很多動人的故事,別人改變命運的奇蹟深深地影響着我。不知不覺間,發現我的性格慢慢完善了,竟也強烈地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閱讀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會一時三刻就改變自己,但那種源自內心深處的動力卻是最持久的,輕易無法撼動。這也能解釋了爲什麼我會在六年之間,靠看書自學考了專科,兩個本科,因爲看書讓我的學習效率更高。

也是在法本準備論文的時候,我去市區的圖書館辦了借書卡。從那時候開始,有幸看到圖書館豐富的藏書,開始每月借書,一直處於閱讀模式。

儘管讀書的速度很慢,但我很享受這種毫無功利心的閱讀,不爲別的,只爲自己喜歡。喜歡在週末的午後,爲自己泡一杯家鄉的綠茶,隨着茶香四溢,翻開一本心宜的書,靜靜地閱讀,享受屬於自己的靜謐時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