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志老師談寫作基礎

文/小志

大家好,我是小志,我從2019年跟隨尋虎老師學習寫作,在2020年年末加入作協,目前在省市級報刊和雜誌發表了十多篇文章,以散文居多。尋虎老師發起這個報刊投稿學園,讓我來給初學寫作者講解寫作基礎知識,我想如果不是有所尋求,如果不是深愛文學,大家也不會在百忙中抽時間來學習,所以在這裏爲你們每個人點個贊!但話說回來,正因爲很多寫作愛好者都是半路出家,這條道路單獨摸索起來比較曲折,很多文學小白爲了摸索走了不少彎路,爲了大家能少走彎路,所以我在這裏非常樂意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1

寫作必不可少的一步,是擴展閱讀面。我曾讀過一個故事,作者在七八十年代,覺得成功人生的理想的標配就是擁有一部桑塔納,當時桑塔納就是他對汽車品牌的全部認知了。那個時候他沒有看到過,也沒聽到過諸如勞斯萊斯,法拉利,蘭博基尼等牌子。所以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哈。同樣,對文學的理解,審美經驗的積累,需要一定的閱讀量打底。讀過好作品,見識過頂極作品,才知道自己的侷限。要不然這種只見過“桑塔納”式的作品,就成爲我們文學審美品味的天花板了。

審美經驗積累的第一步,要有意識選擇一些清淡的作品閱讀,來中和我們的審美經驗。我們的審美經驗因爲教育的原因,比較注重修辭和濃情,缺乏對平和沖淡的美的敏感。我個人比較喜歡杜拉斯的《情人》,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黑塞的《悉達多》,赫拉巴爾的《過於喧囂的孤獨》,日本的散文、詩歌也比較清淡,比如《春天七日》,《事物的味道 我嘗得太早了》,這些作品沖淡平和,完全沒有大詞狠句,但是讀來情真意切,細品下來感人至深。所以將口味調和得清淡一點,閱讀面廣一點,各種風格都接觸一下,有了這樣的閱讀感知力,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要寫出好作品,也不必非要好詞好句啊,娓娓而談的大白話作品讀起來更親近動人。當然每個人的閱讀史不一樣,需要補的功課不一樣,可以對照我們文學社的書單來選擇,根據不同閱讀程度,有初、中、高級不同的書單可以提供參考。

最終選擇怎樣的風格口味,可以等到閱讀量比較充足後,再確定,這時候經驗多了趣味高了,怎麼寫都不差。

之所以開頭多接觸清淡的文學作品,是因爲我們以往的作文思維中,太強調文采,太喜歡堆砌好詞好句,這些其實相當於炒菜中加了很多的味精、香料等調味品,味道是很濃郁,但失去了食物本身的鮮美。所以我們強調寫東西,要放鬆,大白話,白開水,要能欣賞這種美。不需要多少濃墨重彩的。

2

說完閱讀,我們回到寫作這個主題。做任何事要做到高手階段,就需要領悟後面的道,或者去無限接近它。但寫作對普通人來說,要達到高於一般人的寫作水準,只需要有正確的姿勢。就像打籃球,要打得超過業餘水平,是需要接受一些專業訓練,這樣才能動作精準,發力集中。那麼,在談寫作的正確姿勢之前,首先需要做到擺脫作文思維的三大弊病。

我們寫作可能深受語文學習的影響,最容易犯的三大弊病,就是——抒情,劇透和說教。這種慣性思維,是需要深深警惕的。爲什麼要避免抒情,因爲一旦抒情很容易變成自嗨,一篇好的作品是有韻律氣息的,我們知道一首歌如果開頭調子起得太高,後面很快就唱不上去了,因爲氣接不上,調子拉不上去,到最後就只剩幹吼了。爲什麼不能劇透?很多人寫作就怕人家不懂你在說啥,詞裏行間就不斷解釋。你見過講笑話講得好的人,會不斷跟你解釋前因後果嗎?這樣解釋過的笑話還好笑嗎?讀劇透了的作品,就是把讀者當弱智,不斷解釋給他聽。這樣對讀者的感受來說,讀這樣的作品就如喫隔夜菜一樣乏味。好的文學作品是個精神產品,是需要讀者在精神領域來參與審美,碰撞出精神火花的。至於說教,世上道理千千萬,需要咱們來說教嗎?很多人聽過一句話:明白了很多道理,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是否都有養育孩子的經驗,哪個孩子是靠說教講道理能教育好的呢?文學作品能做到的,就是用豐富立體的表現力來感觸人,薰陶人。優美的作品,讀後有的讓人沉思,有的讓人落淚,往往讓人回味良久,要的就是那個後勁。

3

寫作另一個重要的點,是擺脫故事思維。不要捲入事件中,而要處於一種情緒、心境之中,寫出來的文字就含情含意了。事件可以一帶而過,作爲一種節奏,而不是重點。

這個就涉及到如何給作品開篇定調子。

寫作時應將情緒繼續調整到位,將一種情緒貫穿自己,像一種背景音樂一樣。每一次寫的時候都盡力保持這種狀態,讓文字順着自己的方向緩緩流動。開篇弄不好,結尾弄不好,基本上都是因爲缺少意象感覺。簡單一招是——斬頭去尾。通過這樣調整,找到感覺。

以大家熟悉的歌曲爲例,一首曲子是明快的,還是悲哀的,在序曲裏就已經定調。藝術是相通的,鋼琴家彈鋼琴前會靜默一會兒,調整呼吸,讓大腦進入安靜的狀態,然後調動一下情緒,以便和作品合拍。古典音樂如此,搖滾樂也如此;書法家如此,山水畫、油畫家也如此。文學的寫作也是如此,需要安靜下來,捕捉到這種情緒,並且按住,讓這種情緒貫穿始終。

隨着作品的展開,作者的情緒會有起伏,幅度基於這個最初定下的情緒基調,就不容易跑調。作品進行中,會有激憤,沉鬱等波瀾,都是參照初始的情緒。

情緒調整到位,寫作過程中卡殼時,你就會回想那個初始的情緒,就會建立信心,相信自己能跨過去。否則卡殼之時,就是你情緒紊亂的時候,你會方寸大亂,很容易被溝溝坎坎嚇到寫不下去,會覺得作品毫無價值。

調好基調,如同調好琴絃,寫作就像聊天一樣,一句一句來,保持一種呼吸節奏,生髮出來。它是邊寫邊出來的,不是預設的,調子定不好,也就很難展開,會覺得處處困頓。

傳統上,寫作者或者閱讀者以爲氣韻是詩歌的事情,散文小說不需要,這是對文學理解的偏差。無論何種體裁,都是需要詩意詩情的。中國古代評論作品的著作叫“詩論”,亞里斯多德的美學著作叫《詩學》。

在這裏另外強調一點,對於詩意詩情的理解要寬泛,我們很容易想到抒情詩,很少想到敘事詩甚至史詩,更不會想到哲理詩。對詩意詩情的理解應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詩歌的閱讀鑑賞,是所有寫作者的基礎課,是寫作者的學前班,建議大家對詩歌有些誦讀,對語言是很有幫助的。

舉個例子,這兩篇都發表在《新民晚報》上,題材有一定相似,調子又有區別:

《清晨的風》

文/陳志豔

我推開門,走進晨光中的小區花園。夏日的清風從三角梅的花瓣間襲面而來,調皮得像那隻坐在汽車車頂,仔細梳理毛髮的貓,用柔軟無形的爪子輕輕試探,拂過人的臉面。

綠色心形的葉子在陽光下跳動,淡金色的陽光透視出它心臟的脈絡,深綠的葉片上面,伸出一層嫩紅色脈絡的新葉,是最新鮮最好奇的心啊,從地底下剛剛長出。棕樹葉攤開綠色的手掌,最大幅度地抻開手指,向周圍環顧,向高處伸舉,如果它會言語,我相信它一定是個語速很快的快嘴姑娘,一開口準會噼裏啪啦說上一大堆話。哦,世界翻篇了,今天是新的。

……

這是一個有涼爽輕風的清晨,我勇敢地穿過它,去尋找新的一天。磚紅色的煙囪高高地伸入遼遠的藍色天空,羽毛般輕柔的雲朵像幔子一樣揭起,顯示出天宇妝容一新的面貌。啊,今天我穿上鎧甲,生出堂吉訶德的信心,只是少了一匹瘦馬和僕人桑吉。

這篇文章是去年8月發表在《新民晚報》上的,開篇沒有旁枝雜葉, 以輕快清新的調子直接切入語境,在這篇文章裏所有的表現品,無論是風、三角梅還是棕樹葉、煙囪都現出輕鬆愉快的調子,當然我所表達的並不止這些。氛圍裏還有那種若有若無的顯現,所以並非通常的情緒,情感,通俗來說,這個整體氛圍,就是我要表達我身處世界中的味道。

我不需要去寫花園前後左右的方位,寫花園裏都種了什麼,我只需要寫我心靈感受到的東西,按它本相顯現出來。所以開篇是直接切入——“我推開門,走進晨光中的小區花園。” 結尾也與這種心緒相呼應,“今天我穿上鎧甲,生出堂吉可德的信心,只是少了一匹瘦馬和僕人桑吉。”

《鄉  間》

我走在鄉間的小道上,黎明在薄霧中有些冷清。一個尚未完全清醒的早晨,經過夜的子宮輕輕降臨大地。

薄霧在田野漸漸褪去,世界從巨大的灰色影子裏脫胎而出。遠處戴着笠帽的婦人們,散落在耕作均勻的褐色田地裏。一羣蠓蟲在半空中旋轉飛舞,黃色的蒲公英、不知名的白花、紫花不時從綠色的田埂中探出頭來。兩條黃色土狗,一前一後在田間撒歡奔跑,驚散了一團團剛聚集起來的蠓蟲。

……

這兩篇題材都差不多,都是從清晨開始,但調子上有些分別,這個《鄉間》的清晨是屬於一個思考者的清晨,從意識尚未完全清醒到世界從巨大的灰色影子裏脫胎而出,一個心靈世界便逐漸顯現出來了,在這個心靈的舞臺上,就進一步展現了花、狗、種植的婦人們。

4

寫作這個題目包含的內容太廣,我們今天就簡單總結一下散文怎麼寫

1、即便是含蓄的作品,文章的觀點、態度、感受、情緒,也是作者本人的外化。

2、其他類型的散文,都是作者性情的流露,看起來是很自然的,符合人的天性。

3、散文要求尋常事,寫出不尋常的性情,反映超拔的人生態度,需要在文章一開始就敞開心靈,醞釀鋪墊的過程是很短的,這是不同於小說之處。

4、散文的內在修養要求尤其高,這一點不容忽視。很多散文作者,不願意看書,只願意寫,人生體驗在書寫中被揮霍了,無法凝聚成有價值的珍寶,而成爲消費品

5、平常事並非拉家常,散文是要提煉作者的人生感悟,進而帶動讀者做心靈的旅行,探查幽深的風景,體驗人性深沉的情感,而非如同酒桌上碰杯的感慨和認同。

6、散文是從感受出發,意象開始,但一般不可以變形,自由聯想的範圍變窄,如果任意想象就不太好,因此相對篇幅較短,和詩歌的完成機制更接近,需要一定的靈感,才能寫出佳作。

7、最後再強調一下,寫作即自由,散文很容易流俗套路化,一定要抓住內心浮現的東西,順其自然,不做解讀,一解讀就隨大流了。多拷問自己,不要套任何別的作品別的觀點,進行自動化寫作。看到花,就想到欣欣向榮,這篇文章只要一句話說完了事,這樣寫作就完蛋了。情和別人一樣,意味和別人一樣,這樣的複製粘貼寫它何必呢?每個人都是與衆不同的,寫出你自己的獨特感悟纔有意義。

我們寫作是爲什麼?我想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對我來說,就是文學之美,讓我傾心。寫作是個享受的過程,享受什麼呢?因爲當你找到意象的語言,在精神世界裏暢遊,就是真我顯現的時候,就是本我從虛空中實質化了,而作品就是生命的表現品。

村上春樹說過一句話,“世界看似無聊,其實佈滿了許許多多魅力四射,謎團一般的原石。所謂小說家就是獨具慧眼、能發現這些原石的人。”

他說的原石,其實就是挖掘到的意象,一串氣息相通的意象在同一個氛圍裏展開,一個作品就具備初步的生命力了。所以說,寫作其實是件非常好玩的事,是在文學這塊美地上不斷探索,不斷挖寶的過程,寫出好作品,如同挖到心靈寶藏,本身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今天就分享到這裏,感謝聆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