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练习

授课老师:君诺

十六字令,词牌名,因全词仅十六字而得名;又名“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燕衔杯”“花娇女”。此调只见两体,均为单调四句十六字,属于最短的词。正体三平韵,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变体两平韵,第二、四句押韵。

格律说明

“十六字令”为单调小令,通篇四句,按字数排序为:“一。七。三,五。”结构布局上的突出特征是长短句交错,反差较大。

开首单字成句,领起全篇。首字押平声韵,一开始便定下全篇韵味,平稳又扎实。

第二句为“仄起平收式”七言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较为特殊,第一字不拘平仄,第三字须保持平声不变。按七律规则,“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不能变。否则便称作“犯孤平”大忌。词中虽无“孤平”之说,但词家沿袭诗律,第三字也皆沿用平声。

第三句为不押韵的三字句。此句要点在第三字必用仄声。其第一、二字可平可仄。但在既往各家谱书,如《钦定词谱》及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中,此句皆定为“一字不易”,即第一、二字必平,第三字必仄。这类三字句,在各种常用调中,第一、二字平仄声并不那么限定,用平用仄者皆有。从所见各家词作,第一字以习用平声者居多。这是此调中的一个转折句,由前边的七言长句,突然跌落到三字句,节奏剧烈变化,声调昂起,转折跌宕。

末句为“仄起平收式”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在五律中,其第一字不拘平仄,词中沿习之。

“十六字令”词牌字数虽少,但句序排列长短交错,正体一字句起,七言句承,三字句转,五字句收,起承转合,腾挪跌宕,颇具表现力。

要求意思完整,必须语言精练。第一句只有一个字,而且固定是平声字。一旦用上某个字,就决定了整个作品要押什么韵。七字句和五字句的第一个字可平可仄,其余都不能变更。在写“十六字令”时,七字句要承接起句的这个字,使起句的意思得以延伸。第三句和第四句要求整个作品在升华中结束,一气呵成。

注意,名词做第一字时,切勿写成咏物词,虽其中不大可能避免咏叹,尤其第二句,但三四句要转合妥当,切不可一味咏物。

变格亦单调十六字四句,但第一句作三字句,且不入韵,故通篇只有两平韵,较正体少一韵。

格律对照

正格

格律对照例词:袁去华《十六字令·归》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归,目断吾庐小翠微。斜阳外,白鸟傍山飞。

变格

格律对照例词:曹贞吉《苍梧谣·团扇旧》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团扇旧,犹堪赠所欢。秋风起,恋恋故人难。

(说明: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

参考词作(自行百度)

南宋·蔡伸《苍梧谣·天》

南宋·袁去华《十六字令·归》

南宋·张孝祥《归字谣·归》

元·周玉晨《十六字令·眠》

清·曹贞吉《苍梧谣·团扇旧》

清·曹贞吉《苍梧谣·寒涧水》

清·黄德贞《花娇女·送皆令之西泠》

现代·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作业练习安排,从以下字中选择两至三个为韵字,接正体填写十六字令两至三首,格律合格发至群。

韵字:生,离,情,歌,书,诗,心,茶,琴,春,秋,冬,松,梅,兰,风,云,山,家,霜,冰,寒等,可自行扩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