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勞動教育,促進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並對我國教育方針作了全面闡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方針中強調勞動教育,豐富了教育方針的內涵,“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勞動教育對一個人的發展極其重要,是一個人得以發展的基礎。

  首先,勞動能使兒童的肌體充滿活力,改善肌體的各種生理素質,包括呼吸、血液循環、新陳代謝等機能,促進兒童的身體發育。

  其次,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要做出努力、耗費精力,要做出勞動成果,需要有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因而可以培養兒童的自信心、責任心、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品質。從小培養兒童的自信、自強就要從勞動教育開始。過去許多家訓裏講,黎明即起,灑掃庭院,就是培養兒童自己動手的習慣,養成我能做,我會做的自信心、自強心。

  第三,認識勞動是產生財富的源泉,從而培養起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品質。勞動沒有貴賤之分,只要是勞動,就能爲社會增加財富,就是爲社會服務。從而養成勞動光榮、不勞爲恥的思想品德。

  第四,勞動是創造的基礎。孩子在勞動中既要動手,又要動腦,是一種創造性活動。2015年我們參觀了芬蘭教育,發現他們非常重視兒童的勞動教育,認爲勞動是培養兒童創造能力的基礎。一個孩子在木工車間一學期要做成一件產品,如小板凳、小書架,他要自己設計、自己製作,在老師的幫助下克服困難。這就培養了他的創造意識和精神。我們訪問了一所教育學院,那裏設有教育技術實驗室,我們以爲是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看了才知道,原來都是木工、金工、縫紉、刺繡等手工車間。他們要求師範生都有這些勞動手藝,將來能夠去教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因此,勞動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而且能促進人的體力發展和智力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成尊重勞動的思想品德。許多學校老師怕學生參加勞動而影響知識的學習,影響升學率。其實勞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智力,而且把教育和勞動結合起來,體腦結合,能夠提高學習的效力。

  當今時代是創新的時代。創造新的知識、新的技術,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在艱苦的勞動中創造出來的。這裏說的勞動既包括腦力勞動,也包括體力勞動。所以,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新的思維,勞動也促進了人類進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人民,樹立勞動光榮而幸福的情感十分必要。

  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學習習總書記講話,領會講話的精神,並在學校中貫徹落實,加強勞動教育,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作者爲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18日 17 版)



重塑勞動教育觀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我們歷來堅持的教育方針。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這一重要講話明確將勞動教育確定爲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在研究中被虛化的現象,本文對如何重建中小學勞動教育觀進行了思考,提出勞動教育不是一種獨立的教育形式,而是各種教育的統領,勞動教育的本質在於通過“以勞促全”提升心志,使學生擁有充實的人生。重建勞動教育觀,對提升每一個教育個體的內在生命力意義重大。

1、勞動教育方針的歷史演變與現實處境

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勞動教育的歷史演變不難看出,我國勞動教育的推進與實施表現出明顯的外生性特點。正是這一特點導致我國的勞動教育即使有時候很努力,效果也並不理想。具體來說,我國勞動教育的外生性特點既表現爲驅力的外生性,又表現爲目的的外生性。

驅力外生性的典型表現是,勞動教育每一次受到重視都源於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的推動。20世紀50年代,根據毛澤東同志的講話精神,“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寫進了黨的教育方針;80年代,根據鄧小平同志的講話精神,學界展開了關於教育方針的大討論與新時期教勞結合的研究,在實踐中則加強了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課程化和規範化建設;90年代,根據江澤民同志講話中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強調,“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成爲新時期的教育方針;2010年,根據胡錦濤同志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教育部頒發了《關於組織開展勞模進校園活動的通知》;2015年,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出臺了《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央領導人的強調與重視無疑是推進勞動教育的強大動力,但如果勞動教育的推進動力主要來自領導指示,而不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內在驅動的話,勞動教育就難以擺脫身世浮沉的命運,難以建立起健康穩定的運作體系。

勞動教育目的外生性典型表現爲服務社會發展的外在目的論取向。教育作爲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其內在目的應該是培養人的身心素質,進而達成服務社會的外在目的。通過科學的教育教學體系,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纔是勞動教育自身應有的內在目的。但反思我國勞動教育推進的過程可以發現:20世紀50、60年代,推進勞動教育是爲了解決中小學生就業問題、緩解國家經濟壓力;80、90年代,推行勞動教育是爲了服務經濟建設,加強現代化建設所需的勞動技術教育;21世紀以後,勞動教育受到重視,是爲了推動國家創新、實現民族復興。可以說,每一次都是來自教育系統之外的需要左右着勞動教育的走向。誠然,教育必須滿足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需要,但相對於這種滿足,尊重教育規律、促進人的發展更應該成爲教育的前提,否則就會造成勞動教育的種種異化,窄化爲培養學生技能的訓練,遮蔽了勞動的本真教育意蘊。

2、勞動教育的本質,在於通過“以勞促全”提升心志,擁有充實的人生

馬克思、恩格斯對勞動價值觀的理解主要存在着三種相互聯繫的解釋模式:第一種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解釋模式,強調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歷史和勞動創造人本身;第二種是政治經濟學的解釋模式,強調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勞動剝削是資本主義的社會本性,按勞分配是實現社會正義的重要原則;第三種是教育學原理的解釋模式,強調勞動形成人的本質,勞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原則。

從教育實踐的角度看,馬克思、恩格斯對勞動及其勞動價值觀的闡述能夠給予我們最重要的啓示,則在於社會主義的勞動教育觀。也就是說,勞動觀、勞動價值觀決定了勞動教育觀,社會主義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只能是促進學習者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基於前述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觀,勞動價值觀的培育應當涵蓋三個方面:一是要讓學生認識到勞動具有本源性價值,即勞動是創造物質世界和人類歷史的根本動力,勞動、勞動者神聖光榮;二是要讓學生認識到勞動具有經濟性價值,即勞動是一切社會財富的源泉,按勞分配是合乎正義的分配原則,不勞而獲、少勞多得可恥不義;三是要讓學生認識到勞動具有教育性價值,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不僅體現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而且熱愛勞動、參加勞動才能實現個人的健康成長,不願勞動、不愛勞動則會阻礙個人的全面發展。

從宣傳倡導“尊重勞動、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到提出“愛勞動”“以勞動托起中國夢”;從宣傳倡導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到提出“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幹出來的”“實幹才能夢想成真”新勞動價值理念;從少年兒童的成長到對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關心關懷;從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到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形成了一個要素充實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在這個新的時代,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本質在於,通過“以勞促全”提升心志,使學生擁有充實的人生。這一過程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勞動價值觀在新時代的新解讀,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人民立場、政治信念和勞動情懷,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勞動思想,將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觀、勞動價值觀、勞動教育觀提高到新高度。

3、重塑勞動教育觀,提升內在生命力

讓勞動教育成爲一種價值召喚

在觀念層面,重建勞動教育觀要凸顯綜合性與統領性,讓勞動教育成爲一種價值召喚。勞動教育不是一種獨立的教育形式,而是各種教育的統領,能夠把其他一切教育內容聯結在實踐之中。勞動教育不僅能夠培養愛勞動、依靠自我勞動生存與創造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品質,能夠增強體質,磨鍊意志,促進身心健康,還能夠豐富對人生的理解,增強對自我發展以及成功體驗的審美意義,能夠實現把知識轉化爲能力,增進智慧等功能,即“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勞動教育的界限,勞動教育始終是與德智體美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既不能以勞動教育代替德智體美教育,也不能以德智體美教育混淆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並不狹隘地指體力勞動或直接的生產勞動,而是基於體力勞動與物質生產勞動的實踐活動。在家庭生活之中體現爲自理、自立的獨立生活活動,在職業生活中體現爲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各種勞動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活動,在社會生活中體現爲豐富多樣的爲社會作出應有貢獻的公益性活動,在學習之中體現爲與具體的學科知識相聯繫的實踐和動手操作的、能夠化知識爲能力與智慧的活動。勞動教育不是社會、學校或家庭單方面的事情,而是這三個教育渠道相互配合、密切聯繫、各司其職的整體性教育。

讓勞動成爲一種積極的生存方式

在實踐層面,重建勞動教育觀要強化激勵性與基礎性,讓勞動成爲一種積極的生存方式。勞動教育不是專門的課程、知識點,不依託在某一具體的課程或具體的課堂教學時間段,也沒有具體的可以量化的育人任務、指標、考覈標準。勞動教育不是刻意、強制的觀念和行爲,而是依存於自覺意識、自覺追求和自覺行爲過程中的。但是,勞動教育又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必須滲透到教育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成爲整個教育的基礎和歸宿。因此,應該把勞動的理念和行爲滲透到生活、學習、工作的各個環節中,使之成爲一種生存方式。

在學校教育層面,各地方政府要在國家相關文件指導下,制訂勞動教育的實施細則,學校要結合學科教學制訂勞動教育計劃、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和公益勞動活動。在家庭教育層面,既要規定學校指導家庭配合實施家庭生活勞動教育計劃,又要通過對學生個人勞動教育過程與成果的記載考覈,督促引導家庭開展勞動教育。在社會教育方面,政府要制定政策要求社會各單位、企業有接收中小學生現場勞動教育觀摩實踐的義務和責任;規定各種公益性場館、教育基地有接收中小學生參觀、學習以及開展實驗演示教育的任務;允許並支持社會助學機構開展創新創造教育活動,合法組織中小學生開展研學旅行、實驗、創新輔導等多樣化創新和實踐活動。最後要把勞動教育過程、成果作爲學生、教師、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以及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進行考覈評價的內容載入檔案,形成全社會的勞動教育激勵機制。

讓勞動教育成爲一種制度建構

在制度層面,重建勞動教育觀要突出主體性與責任性,讓勞動教育成爲一種制度建構。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我國教育方針的發展歷程一直很重視勞動教育。但是,整個勞動教育實踐存在着實施主體單一、主體責任不明確,缺乏評價、督促機制等問題。勞動教育在政策中有,在實踐中卻形同虛設。這必然造成勞動教育被弱化、軟化、淡化、虛化的現象。因此,國家必須完成以法律制度形式規定勞動教育主體,明確各主體的責任,建立評價、督導機制,明確勞動教育成績的使用範圍等一系列的制度建構。以制度形式規定勞動教育,界定勞動教育的權利,也必將會帶來不同效率的“資源配置”。制度具有的強制性,長期堅持會逐步形成重視勞動教育的文化,使其成爲全社會各層次主體的自覺意識。

首先,建立多元化勞動教育實施主體系統使勞動教育實施具備客觀條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國家權力機構依法治教,是勞動教育管理的主體;學校是勞動教育實施主體,社會各相關部門、單位、團體和社會各界有配合實施勞動教育的責任與義務,是配合學校勞動教育實施的主體;學生直接參與勞動,是接受勞動教育的主體。

其次,明確各主體勞動教育的義務與職責,使勞動教育實施具有主體動機。學校必須在勞動教育的課程設置,統籌組織安排,協調勞動教育活動開展勞動教育評價,建立勞動教育檔案等方面起到主導作用。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國家權力機構依法監督、管理、規範各個勞動教育實施機構的教育活動;社會各相關部門、單位、團體和社會各界配合學校實施勞動教育,不得無理拒絕配合學校實施勞動教育的任務或敷衍應付學生勞動教育活動。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必須接受相應的勞動教育。

最後,建立勞動教育考評結果的全方位使用激勵機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國家權力機構對配合學校實施勞動教育的單位進行質量與數量考評,國家相關部門通過多種途徑給予利益回報。國家規定對個人勞動教育考評的結果要在升學、就業與職務晉升以及各種人才選拔等過程中廣泛使用,作爲德才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強化勞動教育,培育時代新人
作者: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副研究員陳 豔;泰州學院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建超

  勞動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重新審視和強化勞動教育,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時代新人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勞動教育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人類歷史和資本主義社會異化勞動的考察,深刻闡明瞭勞動的本質、價值和解放等問題,形成了科學的勞動理論體系。他們認爲,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是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和發展的根本力量。同時,生產勞動只有與教育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重視勞動教育是黨和國家一以貫之的教育方針。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實踐中,始終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勞動教育觀,高度重視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重新審視勞動教育,認爲勞動教育對於培育時代新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國教育大會上,他明確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他進一步強調,新時代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要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新時代必須在強化勞動教育中培育時代新人。針對一段時期以來,勞動教育在家庭、學校、社會中被軟化、弱化和淡化的現象,一方面,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教育觀,深化對勞動教育在培育時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另一方面必須改革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形成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的合力機制,以努力造就具有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觀、勞動精神和理想追求的時代新人。

  堅持思想引領,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從人的全面發展角度來說,勞動教育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成才之要,是人生的必修課,通過勞動教育能夠磨練人的意志品格、激發人的創造活力、健全人的身心健康,從而不斷增長人的知識,開發人的智力,提升人的技能。因此,培育時代新人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爲指引,準確理解和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價值意義、根本要求、科學內涵、時代特徵和發展規律,使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深入人心,並轉化爲時代新人的自覺行動,使其在勞動中樹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和熱愛勞動的正確勞動價值觀,築牢立德樹人的基石,並在創造性的勞動實踐中擔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

  立足時代需求,創新勞動教育內容和形式。新的技術和產業形態的形成,正在重構着人們的日常生活世界,改變着人們的勞動觀念和勞動形態,使新時代勞動教育面臨新的挑戰。因此,我們必須立足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對接新產業、新業態、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更新和豐富學校勞動教育內涵,創新勞動教育形式,構建起必修課與選修課、課內與課外、集中與分散、校內與校外、直接勞動與間接勞動有機結合的開放性勞動教育實踐體系。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開展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型勞動;通過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培養學生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和勞動素質;通過勞動教育,不斷增強學生對新時代勞動的智能性和複雜性的認識,掌握全球化一體化背景下最新勞動科技成果,努力做到勞動、學習和生活有機統一、相互促進,從而更加凸顯勞動教育在培育時代新人中的綜合育人價值。

  完善體制機制,形成協同育人的合力效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應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講好勞動教育的第一課,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學校是實施勞動教育的主體,必須在勞動教育的課程設置、實現形式、考覈評價、記錄歸檔等方面盡到主體責任,構建起大中小學相互貫通又各具內涵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從而將勞動教育內容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並依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接受相應的勞動教育的實踐形式。社會是形成勞動教育多樣化的重要載體,應爲勞動教育承擔應盡的義務和提供必要的保障。各級政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統籌協調各種有效的社會資源全力支持家庭和學校的勞動教育。只有建立各方通力協作機制,形成平行四邊形合力,才能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本文爲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養時代新人重要論述研究》(19VSZ006)的階段性成果。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大力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代歷史方位,對勞動和勞動教育作出重要論述。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之中,明確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們必須增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抓好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緊迫感、責任感。


強化認識抓重點

  勞動可以樹德、可以增智、可以強體、可以育美,具有綜合育人價值。勞動教育是新時期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加強勞動教育,關係到億萬青少年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關係到國民綜合素質的提升,關係到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大意義。切實抓好勞動教育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

  加強勞動教育首先要學懂弄通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新時代勞動和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內涵,明確勞動教育重點,把勞動教育做實、做到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爲鏗鏘的時代強音,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這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重大發展,也是新時代黨對勞動教育的根本要求。新時代勞動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要讓學生牢固確立“四個最”的勞動價值觀,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切不勞而獲、貪圖享樂、崇尚暴富的錯誤思想,讓中華民族勤儉、奮鬥、創造、奉獻的勞動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發揚光大。

  如何弘揚勞動精神?勞動精神是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出來的,勞動教育不能泛化,必須按照《意見》要求,突出勞動教育重點,組織學生實實在在地勞動,以體力勞動爲主,讓學生在勞動中出力流汗,堅持日常生活自理,定期到工廠、農村勞動,到社會參加義務勞動,完成一定勞動任務。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強化責任擔當,切切實實地感受、體認到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勞動價值,進而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崇尚勞動。今天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在不愁喫穿的環境中長大的,培養他們喫苦耐勞精神、奮鬥精神更爲重要,也更有挑戰性。對學生的勞動教育不僅要有質的要求,還要有量的規定,不能停留在一般號召,更不能在課上“聽”勞動、在課外“看”勞動、在網上“玩”勞動,要堅決防止形式主義,防止弄虛作假和走過場。

 點面結合抓覆蓋

  勞動教育作爲全面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自己特殊的目標內容、專門的載體和考覈評價辦法。我們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勞動教育目標樹起來,把勞動教育必修課開出來,把學生課外勞動實踐時間定下來,把勞動周等實踐活動搞起來,把考覈評價體系建起來。特別是要引導學校和學生加強時間管理,明確一定時間參加勞動,努力做到勞動和學習相互促進。如果只是關起門來讀書,不參加勞動,不接觸社會實踐,事實證明,就很難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增強他們對勞動人民的感情,也不利於有效學好各門功課,增長實際本領。

  在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的同時,其他課程、其他活動也要結合學科特點、活動特徵,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確保勞動教育全方位融入。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藝術等學科,要有重點地納入勞動創造人本身、勞動創造歷史、勞動創造世界、勞動不分貴賤等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納入歌頌勞模、歌頌普通勞動者的篇目,納入闡釋勤勞、節儉、艱苦奮鬥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容,加強對學生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合法勞動等方面的教育。數學、科學、地理、技術、體育等學科,要注重培養學生勞動的科學態度、規範意識、效率觀念和創新精神。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有機納入專業教育,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加強與行業骨幹企業、中小微企業緊密協同,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專門設課要與有機融入相結合,實現全覆蓋,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全面落實中央關於勞動教育新要求。

  面向全體抓貫通

  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培養必備的勞動能力,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有序安排勞動教育內容要求,形成各學段依次遞進、貫通一致的勞動教育制度,把勞動教育任務落到實處。

  《意見》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對小學、中學、大學各學段勞動教育內容要求做了系統設計。各個學段、各類教育要圍繞重點,把準定位,開展相關教育活動,在目標要求、內容選擇、組織實施、考覈評價等方面做好銜接,持續推進。中小學要夯實基礎,打好愛勞動的底色。普通高校要通過勞動教育,引導學生積累職業經驗,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懂得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道理。職業院校要根據勞動教育新要求,調整和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抓好職業技術教育的同時,強化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讓學生增強職業榮譽感,感受和體會平凡勞動中的偉大。

 注重統籌抓協同

  勞動教育具有鮮明的社會性,要求面對真實的生活世界和職業世界,以動手實踐爲主要方式,學會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塑造自己,提高自身素養。在勞動教育中,學校要發揮主導作用,承擔實施勞動教育的主體責任,強化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和勞動品質的系統培育。勞動教育僅靠學校關起門來抓是不行的,必須推動建立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齊抓共管、協同實施的機制。家庭要注重發揮基礎作用,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習慣;社會各方面要發揮支持作用,充分利用各類資源,爲勞動教育提供條件保障,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積極支持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是每個社會機構、企事業單位應盡的義務和共同的責任。

  當前,社會上還存在着輕視勞動,特別是看不起普通勞動者的不良傾向。從根本上講,勞動教育就是要在全社會創造濃厚的勞動文化,激發青少年學生熱愛勞動的內生動力,教育引導他們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立志成長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是傳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陣地,教育部門要走在學習、宣傳、傳承勞動文化的前列,結合植樹節、學雷鋒紀念日、五一勞動節、農民豐收節、志願者日等,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主題教育,培育崇尚勞動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要積極協調新聞媒體大力傳播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思想,大力宣傳勞動教育先進學校和先進個人,讓“四個最”的勞動價值觀深入人心。

  (作者爲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



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近日,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主要面向學校,重點針對勞動教育是什麼、教什麼、怎麼教等問題,細化有關要求,加強專業指導。

《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要強化學生勞動觀念,弘揚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強調全身心參與,手腦並用,親歷實際的勞動過程;要在充分發揮傳統勞動工藝項目育人功能的同時,緊跟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體現時代要求;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鼓勵創新創造。《指導綱要》規定,勞動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和服務性勞動教育三個方面。其中,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要讓學生立足個人生活事務處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強化自立自強意識;生產勞動教育要讓學生體驗工農業生產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增強產品質量意識,體會平凡勞動中的偉大;服務性勞動教育要注重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技能,服務他人和社會,強化社會責任感。《指導綱要》強調勞動教育途徑要注重課內外結合,在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的同時,還要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中小學每週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的勞動時間,小學1-2年級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指導綱要》要求學校和教師要抓住關鍵環節,靈活運用講解說明、淬鍊操作、項目實踐、反思交流、榜樣激勵等多種方式方法,增強勞動教育效果;開展平時表現評價、學段綜合評價和學生勞動素養監測,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功能。要求各地和學校加強勞動教育的組織管理,對勞動教育所需要的師資、場地設施、經費投入等,進行合理規劃和統籌安排,爲勞動教育的實施創造必要條件;加強研究和指導,爲提高勞動教育質量提供必要支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