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讀書札記】18 孔子爲何不怨天、不尤人,王陽明來告訴你

【24】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爲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

後世儒師的毛病在於,把“下學”和“上達”截然分開的,總是要求學生先做好“下學”的功夫,然後才能進入“上達”的境界。

所謂“下學”即直觀的知識,可以通過五官獲得,可以通過理性思考推理獲得,比如學習樹木的栽培灌溉之類。

所謂“上達”即直觀知識背後的東西,無法通過五官獲得,無法通過理性思考推理而來,實際上就是指“天道”。

如果把“下學”和“上達”截然分開,那麼我們如何一步登天呢?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所以,王陽明說,“上達”就在“下學”裏,“下學”就是“上達”的功夫,是我們可以着力的地方。聖人的著述,無論怎麼精微,都屬於“下學”,只要在“下學”裏不斷地磨練,“上達”可以水到渠成,但成就“上達”的地方必定是自己的“心”,也就是心即理,心外無物,不可能在聖賢的教條裏,不可能在萬事萬物中。

可見,“上達”就是天理、天命,人們到了“上達”的境界,便是致良知了。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憲問中的那句話,那麼孔子的意思就非常明白了。孔子周遊列國,棲棲一代中,惶惶然如喪家之犬,或者教授三千弟子,嬉笑怒罵、諄諄教誨,或者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這些都是“下學”,所以唐明皇會故意發問,夫子何爲者?這其實是世人的世俗之問。

但是,面對世人的不理解,孔子不怨天,不尤人,因爲“上達”就在他一生的“下學”裏,只有老天能夠懂他,因爲也只有他懂老天。

王陽明幫助我們理解了孔子,孔子的話反過來證明,王陽明的學問來自於孔子,是正宗的儒學。

孔子還說過一句話:“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永遠有一個信念,就是要上達天道,這種信念融化在君子的一言一行之中。而普通人則只會在所從事的事情本身尋找歸宿,如何把樹種好、如何成爲一個好木匠、如何考得高分、如何高中狀元……

普通人只能止步於此,只能在“下學”裏面兜圈子,而君子在具體的事物中探索良知,在“下學”中實現“上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