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錦囊[29]:如何幫助來訪者識別中間信念?


Q:素心,就像你所說的,如果找到了我的中間信念,我就能更理解我了,如何找到和識別自己的中間信念?

工程師小雨因爲工作壓力大,感情也不太順利,前3個月情緒持續低落,不想上班,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失眠健忘,整天提心吊膽,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爲中度抑鬱和輕度焦慮,前來諮詢。

@素心人生設計:比自動思維更進一步的是瞭解自己的中間信念,中間信念是包括自己的規則、態度和假設,它雖然沒有自動思維,容易矯正,但還是比核心系信念更具有可塑性。

如何找到中間信念?

第一,來訪者可能會將一個信念作爲自動思維清晰地表達出來,尤其在抑鬱的時候。

例如,小雨說,我必須把每件事做得達成他人的期待,這就可能是中間信念。

第二,通過提供假設的前兩部分,你也許可以出一個完整的假設。

所以我們還可以繼續問小雨:如果你沒有把每件事做的達成他人的期待,會怎麼樣?

小雨會說:那我就失敗了。

第三,可以通過直接引出的方式來識別規則和態度。

例如,我們可以問小雨:所以在你工作的時候,你的規則是什麼?

第四,可以使用箭頭向下技術。

我們問來訪者:假如你的這個自動思維是真的,那麼它意味着什麼?

例如,我們可以問小雨:如果你沒有達成他人的期待,那意味着什麼?

第五,在來訪者跨情境的自動思維中尋找共同主題。

可以通過來訪者的很多情境,由此幫助他們識別出一個經常出現的主題。

例如,比如小雨在接到複雜的任務時,會感覺自己不能完成;在和他人的交往中,也總是擔心他人對自己有意見,在其背後好像都感覺自己“不能勝任”。

第六,可以要求來訪者完成一個信念問卷,作爲上述技術的補充。

總之,我們通過以上的方法,都可以幫助來訪者識別中間信念。

希望今天的心理錦囊對你有所幫助。

小貼士:

今天的分享來自《認知療法:基礎與運用》,作者朱迪·S·貝克博士,是認知療法的創始人阿倫·貝克的女兒。

阿倫·貝克是美國精神病學家、臨牀心理學家、認知行爲療法創始人,於今年11月1日去世,享年100歲。

作爲阿倫·貝克的女兒,朱迪·S·貝克博士也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的臨牀心理學副教授,是美國貝克認知行爲治療研究所主任。她寫作此書,也是想要爲認知行爲療法的實踐提供一個堅實基礎。

如果你想了解認知行爲療法,請關注我接下來的心理錦囊。

#心理錦囊# NO.29

心理/生涯諮詢師素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生涯規劃師,美國正面管教父母講師,沙盤遊戲治療師,人際關係諮詢顧問,英國思維導圖導師。

個案時長1000小時,10年+管理,5年+心理,以結果爲導向,陪你玩轉職場,情感家庭幸福,設計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歡!

本錦囊來自朱迪·S·貝克《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第二版),在此鳴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