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錦囊[30]:如何幫助來訪者矯正中間信念?


Q:素心,前面的工作中,我們已經找到和識別了我的不合理信念,我接下來要怎樣矯正信念?

工程師小雨因爲工作壓力大,感情也不太順利,前3個月情緒持續低落,不想上班,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失眠健忘,整天提心吊膽,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爲中度抑鬱和輕度焦慮,前來諮詢。

@素心人生設計:在識別信念之後,我們首先需要判斷這個中間信念是主要的還是次要的。一般情況下,爲了使治療更高效,我們一般會聚焦在最重要的中間信念上。

矯正中間信念一般在矯正核心信念前進行,因爲後者可能非常頑固。

如何對中間信念進行矯正?

我們首先要做這些準備工作:

首先,我們還是要進行信念的教育。

這其中我們要告訴來訪者,這些信念是習得的,而不是天生的,因此是可以被修正的。

第二,我們要把規則和態度改爲假設的形式。

在假設的情況下,中間信念會更容易被來訪者看到認知的扭曲,並對其進行驗證,這樣來訪者就會產生更強烈的認知不協調,也就更能配合矯正。

第三,檢驗信念的益處和弊端。

讓來訪者檢驗繼續持有一個特定信念的益處和弊端,通常也是非常有用的,它會強化來訪者想要矯正的決心。

第四,構想一個新信念。

諮詢師要決定使用哪些策略矯正信念,首先諮詢師自己先要清晰闡述出一個更適應的信念。諮詢師自己個人的成長就非常重要。

如果諮詢師也抱有跟來訪者相似的不協調的信念,也就很難構想一個新信念。

做好了準備之後,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開始矯正信念的工作。

在整個過程中都要隨時跟來訪者確認他們對某信念的相信程度,一般來說,如果來訪者對信念的相信程度降到30%以下,信念就已經被充分削弱了。

有哪些策略可以幫助來訪者矯正信念?今天先給大家分享三個策略。

第1個策略是蘇格拉底式提問。

也就是使用這樣的提問方法,在特定情境中去幫助來訪者評估中間信念,幫助來訪者能夠發展出一個替代性的解釋。

第2個策略是用行爲試驗的方法來檢驗信念。

我們可以幫助來訪者設計行爲試驗來評估系列的有效性。因爲來訪者一旦看到了自己採取了一個新行爲,它產生了一個新的效果,就更有可能改變自己之前的信念。

第3個策略是理性—情感角色扮演。

它主要適用於來訪者在理性上可以看到信念是功能不良的,但在情感或直覺上依舊感覺該信念是對的。

也就是諮詢師和來訪者一個人扮演理性的部分,而另外一個人扮演情感的部分。在整個過程中說話都要使用第一人稱“我”。

這樣就讓來訪者有了一個理性和感性的視角,能更客觀的看待事實和信念,也就有了矯正信念的可能性。

希望今天的心理錦囊對你有所幫助。


小貼士:

今天的分享來自《認知療法:基礎與運用》,作者朱迪·S·貝克博士,是認知療法的創始人阿倫·貝克的女兒。

阿倫·貝克是美國精神病學家、臨牀心理學家、認知行爲療法創始人,於今年11月1日去世,享年100歲。

作爲阿倫·貝克的女兒,朱迪·S·貝克博士也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的臨牀心理學副教授,是美國貝克認知行爲治療研究所主任。她寫作此書,也是想要爲認知行爲療法的實踐提供一個堅實基礎。

如果你想了解認知行爲療法,請關注我接下來的心理錦囊。

#心理錦囊# NO.30

心理/生涯諮詢師素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生涯規劃師,美國正面管教父母講師,沙盤遊戲治療師,人際關係諮詢顧問,英國思維導圖導師。

個案時長1000小時,10年+管理,5年+心理,以結果爲導向,陪你玩轉職場,情感家庭幸福,設計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歡!

本錦囊來自朱迪·S·貝克《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第二版),在此鳴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