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朱炳仁,一個撬動世界的熔銅藝術

導語: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的藝術應當比現實更高,應當使人不脫離現實又高於現實。

我們所經歷的最美好的事情是神祕,它是所有真正藝術和科學的源泉。

每件藝術品都是工匠人的孩子,比起藝術品的精美,藝術品背後的故事更加精彩。

今天就給大家講的是藝術品背後的故事,工匠精神朱炳仁,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個人撬動世界的熔銅藝術。

01.一個朱炳仁

朱炳仁先生是浙江紹興人,是“朱府銅藝”第4代傳人,受“以銅立業,以書立家”的家訓影響,朱炳仁從小便跟着父親學習制銅、詩書等。這些年來,朱炳仁先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用精湛的技術創作多項銅藝作品。比如:杭州的河坊街的江南銅屋、五臺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到無錫靈山、潮州開元的數個名寺大廟中,都能見到朱炳仁的銅藝術品。

一場大火,改變了銅歷史

2006年5月25日常州的一工地遭遇一場大火,頂層檐瓦裝飾全部被燒燬,但唯獨銅塔身完好無損,這座遭遇大火的工地正是朱炳仁主持修建的常州天寧寶塔!當很多人都爲此感到惋惜時,朱炳仁大師取回兩包熔銅結晶體進行研究,從此熔銅藝術便誕生了。

就如朱炳仁大師所說:“但願我即是銅,銅即是我”。

朱炳仁大師一邊鑽研祖傳手藝,一邊探究工藝創新和現代科技,從百年老字號的傳人,到享譽世界的現代藝術家,朱炳仁在傳承中不斷蛻變、創新,一個個了不起的作品,就是走向世界的敲門磚。

2007年,第1幅熔銅壁畫作品《闕立》,僅0.5平方的面積既有浮雕又有圓雕,既寫意又寫實,同時柔和銅雕,國畫,書法及油畫多種技法。作品呈現出簡潔明快、傳統又時尚、對立又統一的風格,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2008年,銅雕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0年作品兩岸溝通第一橋《同源橋》;2012年的上海世博會上,一整片“佔地”6平方米、高約1.15米的金燦燦“稻田”密密匝匝,束束稻穀如沐和風,這是朱炳仁創作的大型熔銅裝置作品——“稻可道,非常道”。他說,“稻以有形之體,餵養人的無形精神。

2017年10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熔古鑄新”朱炳仁藝術展,300多位新加坡各界人士出席開幕式。中國傳統的青銅文化與全新的熔銅藝術結合形成的藝術表現形式讓新加坡乃至東南亞的觀衆深爲震撼。

2019年,《千里江山圖》《桂菊山禽圖》《五牛圖》《富春山居圖》被收藏陳列在美國世貿大樓一號樓。

“朱炳仁大師即是銅,銅即是朱炳仁大師”。如今,熔銅藝術已經15週年了,朱炳仁先生的很多熔銅藝術作品,被中國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家文旅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曼谷中國文化中心、美國加州大學等國內外博物館和文化機構收藏。

朱炳仁大師從一個普通的銅匠到世界級銅雕大師,他帶領着銅工藝走向銅藝術,讓銅雕成爲一門讓世界認可的國際級藝術品類。

一個朱炳仁,這就是一個個精美絕倫的藝術品背後的故事,他的工匠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件事他做了一生,他和熔銅一樣,一起走向的全世界。

02.一個撬動世界的熔銅藝術

2021年是舉世矚目的博鰲亞洲論壇成立20週年,年會同期舉辦了“慶祝博鰲亞洲論壇成立20週年中國文化人物20位大家聯展。”

在論壇中心大堂內,有兩幅精美絕倫巨大的熔銅壁畫格外引人注目,它們是朱炳仁歷時半年創作的《萬泉歸海》和《清香自遠》,被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收藏。

《萬泉歸海》潛心潑墨繪製雲水墨,並以水墨原作,結合獨創的熔銅藝術,體現海納百川,涓涓細流歸向大海,也是跟博鰲亞洲論壇20週年整個精神結合起來。

《清香自遠》則以國色天香的“牡丹”爲主題,以“花開中國,香溢博鰲”的設計理念,向國內外嘉賓展示了精湛的熔銅藝術。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文化圓桌發表演講,他說:弘揚中國文化,提倡工匠精神,就得從第一扇銅門、第一幅銅壁畫、第一幅銅殿、第一幅熔銅藝術品……一步一步走向全世界。

朱炳仁大師是一個徜徉在青銅文化長河中的現代銅匠,帶着虔誠的心情追逐五千年的精氣。一生只做一件事,提倡工匠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精湛的中國工藝,講好中國故事。

朱炳仁大師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他仍說,“我永不滿足,我還要繼續前行”。

這就是工匠精神,永不停息,做到極致,熔銅工藝推向亞洲,走向全世界,一個朱炳仁,一個撬動世界的熔銅藝術。

寫在最後:

每件藝術品都是工匠人的孩子,朱炳仁大師的“孩子”在新加坡、泰國、美國、加州等等,未來將會坐落於全世界,未來也會更多中國匠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邁向更廣闊的舞臺。

朱炳仁大師再創熔銅藝術的高峯,熔銅藝術不僅有高度,更有寬度,這些精湛的“熔銅藝術品”就在我們身邊,普通人也可以看到,普通人也可以“帶銅回家”,藝術和現實相結合,它是所有真正藝術和科學的源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