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像樹


在簡書上已經連續更文100多天了,但是寫的內容總感覺雜七雜八的什麼都有,想起來什麼寫什麼,碰到什麼寫什麼,大多都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感覺沒有什麼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和特別深刻的理論闡述。

算起來這幾年寫了有30多萬字了吧,總覺得只是停留在表層上,蜻蜓點水似地泛泛而談。沒有什麼具有深度的好文章,寫的文章也沒有什麼類別傾向,也沒有特別專一的向某一方面去研究和挖掘。

感覺還是像記流水賬一樣,寫出來的文字膚淺又單薄。那麼再繼續這樣寫下去,可能很快就會江郎才盡了。因爲一個人的生活圈子就是那麼大,接觸的人也是非常有限的。每天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新鮮事情發生,大多數的日子都是重複單調且有規律的。

那麼再往前走下去,應該朝哪個方向去努力,應該偏重於哪一方面呢?這是我經常會思考到的一個問題,但也是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

剖析一下自己寫文章的初心,其實也沒有什麼目的性,就是單純的喜歡。只是覺得放棄的時間太長,擱置的時間太長,自己的惰性太大了。覺得這件事情還是應該拾起來繼續保持下去,努力去做好它。

也是爲了克服一下自己的惰性,能讓寫文章變成一件更熟悉更得心應手的事情,能培養自己一個良好的習慣,考驗一下自己到底能走多遠。

每次寫的文章,雖然也是在字斟句酌,雖然也在儘可能的用最合適的詞語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真情實感。但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呀。感覺自己儲存的知識量還是太少了,那些華麗的詞藻,那些靈動的語句,那些睿智的思想,我卻總是表達不出來。

汪曾祺先生曾經這樣說:“語言像樹,枝幹內部汁液流轉,一枝搖,百枝搖。語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語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他說得非常有道理,而且很生動。

語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由一個個句子組成的。語言像樹,一個句子,是樹上的一片樹葉,一片片的樹葉密集一起,才能成爲一棵樹;一個個漂亮的句子,才能聚集成一篇漂亮的文章。

確實是這樣的,老先生形容的特別的具體和形象。一篇文章是由一個個句子編織而成,一個個句子由一個個閃閃發光的詞語組成。只有你的每一個詞語用的恰當,每一個句子寫得精彩生動,那麼才能筆底生花,纔可能匯聚成一片炳炳烺烺的文章。

是的,一篇文章中的每一個句子,每一段文字,都是環環相扣,承上啓下的,這些句子都是圍繞着一箇中心思想服務的,那如何做到起承轉合行雲流水銜接無縫,是我下一步要學習的。

一篇文章既要通俗易懂,又不能流於俗套。我覺得寫文章也如做人一樣,是有格局的。有的人我們接觸的時候會覺得小裏小氣的,目光短淺。有的人呢我們就覺得高瞻遠矚,格調高雅。這種文章讀起來也能使人神清氣爽,如沐春風,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希望我在以後的寫作中能夠儘可能的做到這一點。使自己這顆語言之樹能健康茁壯成長,能熠熠生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