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像树


在简书上已经连续更文100多天了,但是写的内容总感觉杂七杂八的什么都有,想起来什么写什么,碰到什么写什么,大多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感觉没有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和特别深刻的理论阐述。

算起来这几年写了有30多万字了吧,总觉得只是停留在表层上,蜻蜓点水似地泛泛而谈。没有什么具有深度的好文章,写的文章也没有什么类别倾向,也没有特别专一的向某一方面去研究和挖掘。

感觉还是像记流水账一样,写出来的文字肤浅又单薄。那么再继续这样写下去,可能很快就会江郎才尽了。因为一个人的生活圈子就是那么大,接触的人也是非常有限的。每天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新鲜事情发生,大多数的日子都是重复单调且有规律的。

那么再往前走下去,应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应该偏重于哪一方面呢?这是我经常会思考到的一个问题,但也是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剖析一下自己写文章的初心,其实也没有什么目的性,就是单纯的喜欢。只是觉得放弃的时间太长,搁置的时间太长,自己的惰性太大了。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应该拾起来继续保持下去,努力去做好它。

也是为了克服一下自己的惰性,能让写文章变成一件更熟悉更得心应手的事情,能培养自己一个良好的习惯,考验一下自己到底能走多远。

每次写的文章,虽然也是在字斟句酌,虽然也在尽可能的用最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但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感觉自己储存的知识量还是太少了,那些华丽的词藻,那些灵动的语句,那些睿智的思想,我却总是表达不出来。

汪曾祺先生曾经这样说:“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说得非常有道理,而且很生动。

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语言像树,一个句子,是树上的一片树叶,一片片的树叶密集一起,才能成为一棵树;一个个漂亮的句子,才能聚集成一篇漂亮的文章。

确实是这样的,老先生形容的特别的具体和形象。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句子编织而成,一个个句子由一个个闪闪发光的词语组成。只有你的每一个词语用的恰当,每一个句子写得精彩生动,那么才能笔底生花,才可能汇聚成一片炳炳烺烺的文章。

是的,一篇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段文字,都是环环相扣,承上启下的,这些句子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服务的,那如何做到起承转合行云流水衔接无缝,是我下一步要学习的。

一篇文章既要通俗易懂,又不能流于俗套。我觉得写文章也如做人一样,是有格局的。有的人我们接触的时候会觉得小里小气的,目光短浅。有的人呢我们就觉得高瞻远瞩,格调高雅。这种文章读起来也能使人神清气爽,如沐春风,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希望我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够尽可能的做到这一点。使自己这颗语言之树能健康茁壮成长,能熠熠生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