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五階段

Elisabeth Kübler-Ross 在她1969年的着作《論死亡與臨終》中首次提議,正常的悲痛有五個階段。不管是失戀的痛苦;失去親人的哀傷;還是其他的種種不幸的悲傷,人生在世,總得向前看,如何走出悲傷,走出哀傷,分享給你人們走出哀傷的五個階段,

 1. 否認與隔離

  得知自己得了絕症或者親人之死的消息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否認狀況的真實性,不願意承認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這是一個將洶湧情緒合理化的正常反應。我們將言語阻擋開來,避開事實。

 2. 憤怒(Anger)

  憤怒。爲什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我的身上,爲什麼是我?甚至指責別人,把情緒強加給他人。強烈的情緒從我們脆弱的核心往外反射,以憤怒表現出來。憤怒可能是針對無生命的物體、陌生人、朋友或者家人。憤怒也可能是針對臨終或者已經逝世的親人。

 3. 討價還價(Bargaining)

  討價還價。與神去討價還價,或者與魔鬼去做交易,去改變失落無助的狀態。無助和脆弱情緒的正常反應,就是試圖奪回控制。這是一個較弱的防禦,以保護我們面對痛苦的現實。

 4. 抑鬱 (Depression)

抑鬱消沉。感覺是最後一根稻草壓倒自己的身上。對失落妥協,開始消沉與自暴自棄。

5. 接受(Acceptance)

  悲痛的這個階段,不是每個人有幸能夠達到的。死亡可能很突然,而我們也有可能滯留於自己的憤怒或否認當中。抵抗必然的事,拒絕自己恢復平靜的機會,未必是勇敢的標誌。接受。也叫走出哀傷,獲取幫助,向前看,走出哀傷,面對事實,變的更堅強,接受生活。這不是一個快樂的時間,而且要從抑鬱分辨開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