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8|20211214 《變量3》二三事

何帆老師的《變量3》是我買入的這個系列的第三本,題目是《本土時代的生存策略》。按照何帆老師的觀點,這三本書算是一個三部曲,從趨勢,到算法,到現在的新物種。

口罩的故事

離2020年春節還有三天的時候,安徽姑娘陳鈺要從滇池邊趕會合肥。打不到車,就用共享汽車趕到了機場,發現能停共享汽車的停車場離機場還有7公里,怎麼辦?請停車場的保安大哥幫忙,“你要是送我過去,我給你200塊錢,還有兩盒口罩。”保安的眼睛一亮,“說定了,有口罩我就送你。”到了機場,飛機晚點,但已經過了辦票的時間,機場的小姑娘不讓進,怎麼辦,送口罩。飛機到了合肥,已是深夜,麻煩朋友的太太來開車接。陳鈺一眼看出她臉上的慍色,,馬上打開行李箱,“送你們兩盒口罩吧。”對方立刻眉開眼笑,“你太貼心了,你怎麼知道我們買不到口罩。”

陳鈺的口罩從哪裏來的。全靠她長了個心眼。看到有關疫情的消息,她就開始去藥店買口罩,一個沒有,再轉一家,跑了好幾家,終於搶到了口罩。

陳鈺買的口罩來自河南,生產口罩的機器是東莞市一家叫利瀚的企業出產的,老闆叫葉萬宇。2019年底的時候,葉萬宇到湖北仙桃出差。仙桃是國內最大的口罩生產基地之一。他和幾位做口罩的老闆聊天,聽到有關傳染性肺炎的消息。出於敏感,回到東莞後他馬上開始增加生產線。從原來的40條增加到80條,組織原料,聯繫員工,和他們商量,不要回家了,趕緊開工。1月22日,葉萬宇的訂單如雪片般湧來。各地政府都要求訂貨。初一,區長來了。初二,區委書記來了。初三,副市長來了。初四,市委書記來了。最後,省委書記都來了。那段時間,利瀚的工人加班加點,發出了100多條口罩生產線。

回想起那段歲月,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想起一點自己和口罩的故事。而口罩的故事是中國經濟中一幕荒誕的悲喜劇。從人人缺口罩、搶口罩,到企業搶着生產口罩,再到口罩敞開供應 ,也就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這是中國經濟靈活反應的體現。還有更多個體的直覺,不管是陳鈺還是葉萬宇,他們都有對於風險的感知,對於機會的敏感。

貨車司機

我的初中同學老孔原來當過焊工,後來自己開過健身房,到後來就當了一名貨車司機,跑到東北這條線。有幾次視頻,看到他精神煥發的樣子,講述自己的故事,也知道生活不易。每次開車回家走高速的時候,看到一輛輛貨車在自己旁邊遊走,心中總是默默祝福他們平安健康,每一臺車都是幾個家庭幸福所在。前段時間開通汽車煤的時候,看到的是一輛輛從礦上發過來的原煤,更看到的是一個個司機起早貪黑付出的辛苦。

何帆老師搭了一輛從淄博到武漢的貨車,和兩位司機一起實地走了一趟。兩位司機都姓胡,來自同一個村子。中國大約有1800多萬想老胡這樣的貨車司機,他們駕駛這1000多萬量大大小小的公路貨運卡車,行駛在全國501萬公里的公路網絡上。公路貨運業平均每天在途的貨運量約爲9414萬噸。這些貨車司機平均每年爲我們每個人運輸24.5噸貨物。調查數據顯示,95%以上的卡車司機是男性,超過95%的卡車司機沒有上過大學,接近80%的卡車司機是農村戶口。來自河北、河南、黑龍江、遼寧和山東的卡車司機最多。他們平均每年的行駛里程爲10.4萬公里,平均收入爲10.7萬元。每一個卡車司機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忌諱。也看到了技術和時代的進步,導航,超載治理,平臺等等。也許隨着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應用,卡車司機這個職業,在30年後就會消失了。

看何帆老師的《變量》,說的都是對中國經濟的觀察,談的都是我們身邊的事,也許有的事比較遠,其中的很多道理也是想通的。比如新疆的棉農能夠熟練操作大疆無人機,告訴我技術進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現實的土壤中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改進,這也給自己日常的技術改進帶來了信心。

發動,是自上而下地引導自下而上的積極性。這其實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羣衆路線: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

看《變量》,讓知識成爲每個人的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