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讀書札記】20 有源之水,不捨晝夜,方能奔向大海

【29】

《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陸澄提了一個問題:一個人內心安寧平靜的時候,是不是就是“中”的狀態?

王陽明說,這不算。因爲大家所謂的內心安寧,大多隻是氣血的平靜。

陸澄不服:不讓喜怒哀樂這些情緒發出來,難道不是求“中”的功夫嗎?

王陽明說,關鍵是“存天理、去人慾”的功夫,動靜不是關鍵,靜的時候要去人慾,動的時候也要去人慾,片面追求通過靜來去人慾,不但有喜靜厭動的弊端,而且掩蓋了矛盾,實際上問題並沒有解決,所以一動就會出問題。

把功夫花在致良知上面,就能平心靜氣,但一味追求平心靜氣,並不能致良知。打坐冥想作爲輔助作用是可以的,但它本身不可能直接通向真理。

【31】

儒家講做學問,都是安身立命的學問,《紅樓夢》裏有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雖閃耀着人生的智慧,但不足爲君子之訓。

陸澄向先生傾訴學問沒有長進的苦惱。王陽明告訴陸澄,做學問一定要抓住本原,在本原上用力,循序而漸進。

嬰兒在母腹之中,只是一團陰陽之氣,出生以後纔會哭、會笑,繼而能夠認出自己的父母兄弟,然後能站、能走、能跑、能握、能負重,一直到可以完成世界上的各種事情。因爲精氣一天天充足,體力一天天強壯,智力一天天健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人們知看到聖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其實他也是從“喜怒哀樂之未發”,一步步走到“位天地、育萬物”的。

就像種樹,挖坑栽樹的時候,你只需關心如何栽培灌溉,不必空想樹枝、樹葉、開花、結果。只要用心栽培灌溉,枝繁葉茂,開花結果,不是自然而然的嗎?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爲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孟子·離婁下》)

孔子多次盛讚水,孔子到底看重了水的什麼品德?孟子說:“源泉之水滾滾湧出,日夜不停,注滿窪坑後繼續前進,最後流入大海。有源之水,方能奔向大海,孔子就是看重這一點罷了。七八月間,暴雨傾盆,大溝小渠一起積滿,可雨季一過,溝渠幹起來也很快,無源之水不久長。

君子做學問,應該抓住源頭,一以貫之,不捨晝夜,循序漸進纔能有所成就,一夜成聖是不可能的。浪得虛名,德不配位的事情,君子恥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