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2021年東北行:國門景區和套娃景區

2021年10月17日我們由阿爾山出發,穿過呼倫貝爾大草原,下午5點到達滿洲裏市。

滿洲里原稱“霍勒津布拉格”,蒙語意爲“旺盛的泉水”,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腹地,東依興安嶺,南瀕呼倫湖,西鄰蒙古國,北接俄羅斯,是我國最大的沿邊陸路口岸。滿洲裏市總人口26萬,居住着蒙、漢、回、朝鮮、鄂溫克、鄂倫春、俄羅斯等20多個民族,是一座獨領中俄蒙三國風情、中西文化交融的口岸城市,素有“東亞之窗”的美譽。滿洲裏市旅遊資源豐富,境內的中國國門和中俄互市貿易區是必遊之地。這裏的草原風光、蒙古族風情、邊境異國情調以及面積列全國第五的淡水湖呼倫池,都是吸引遊客的亮點。

我們到達酒店時,天空還稀稀拉拉飄着雪花,氣溫比阿爾山高,高溫在零下5度,低溫零下10度。我們住在酒店七樓,窗戶臨街,夜晚街道的景色很漂亮。

第二天,我們乘出租車首先到滿洲里國門景區。已經不下雪了,天空飄着一層薄雲,陽光鑽出來,一會功夫,又鑽進雲裏,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反反覆覆。也許是剛下過雪,龐大的景區遊客稀少。

滿洲里國門景區是滿洲裏市標誌性旅遊景區,是全國紅色旅遊重點景區,同時也是中俄邊境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景區包括國門、41號界碑、紅色旅遊展廳、中共六大展覽館、滿洲里紅色祕密交通線遺址等景觀。

買過票後,我們倆按照指示牌乘電梯登上了觀光塔“北疆明珠”。北疆明珠觀光塔坐落在滿洲里國門景區,建築總高度爲208米,地上25層均爲鋼結構工程,是國內北方地區最高的鋼結構觀光塔,同時也是滿洲裏市的地標建築。

觀光塔很高,站在塔頂觀光層,可以感受到凌空漫步的刺激。俯瞰邊城美景,有會當凌絕頂的體驗。在這裏可以遠眺俄羅斯後貝加爾斯克小鎮風光,俯瞰滿洲里全市美景,感受中俄邊陲城市文化的開放與交融,充分展現滿洲里“一眼望俄蒙、雞鳴聞三國”的獨特地域魅力。

據說,在旅遊旺季,登北疆明珠塔要排隊一個多小時,而現在整個觀光層就我們兩個遊客,外加兩個在櫥窗後面賣紀念品的小女孩。

轉了半個小時,我們倆下到一層商場,經過一番砍價,買了兩個稱心的大一點的套娃。到這裏,套娃應該是最好的紀念品。

從北疆明珠塔的後門出來,我們直接進到國門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是一幢高30米,寬40米的乳白色建築,呈“門”字型,莊嚴偉岸,上方七個鮮紅色大字“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就是國門,莊嚴肅穆,上面懸掛的國徽閃着的金光。國際鐵路從下面通過,國門和對面有“CCCP”字母的俄羅斯國門相對而立。

滿洲里國門歷經了五代,現在是第五代國門。第一代國門,建於1900年,清末,距滿洲里車站20公里處,由俄方所立雙頭鷹(俄羅斯國徽標誌),旁邊豎立一木樁,木樁上寫的是俄文'拜喀爾省鐵路交界'字樣,是俄國單方面設立的,國徽和木樁所處中俄邊界。被看做是兩國最初共同的國門,也是滿洲里第一代國門,該“國門”已不復存在。 

第二代國門,建於1920年,距現在中俄邊境線約300米,位於現俄羅斯後貝加爾斯克車站對面、蘇方邊防總站院內,爲木製拱形。面對中國方向用漢字書寫着"中蘇門"3個大字,面向蘇聯方向書寫着俄文。滿洲里人稱此國門所在地爲"十八里"。原因就是,這個國門距滿洲裏市區只有18裏(注:俄裏)地。現在,駐守在這裏的內蒙古軍區邊防某團"十八里哨所"的名稱就是由此而來。

該門至1949年因日曬雨淋風剝,損壞嚴重而拆除。

第三代國門,修建於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有明顯的時代烙印,國門爲鐵木結構,橫跨鐵路的鐵製“棧橋”,橋身的兩側各有一架鐵梯,站在橋上可以俯視過境車輛,國門正上方嵌有醒目的紅色字體:"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當時中蘇兩國關係較爲緊張,滿洲里多年處於"備戰"狀態。

第四代國門,興建於1988年6月15日,莊嚴雄偉,與俄羅斯國門相對而立,國門上方中間懸掛着國徽,國門頂端鑲嵌着"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紅色大字。國門下面有寬軌、準軌鐵路各一條通過。原國家主席江澤民曾於1990年來到滿洲里,併爲駐守在這裏的邊防檢查二中隊的官兵題詞“國門衛士”。

現在的第五代國門,不僅僅是一個大門,還是一棟大樓,裏面有一個博物館,內容繁多。我們來時,裏面正在裝修,可惜沒能進去看一看。

順着景區道路,我們先來到和平之門廣場,該廣場建於2002年7月28日,質地爲白鋼,高13.8米,M造型和漢字門相象,同時又是滿洲里三個字的拼音、俄文、英文書寫的第一個字母,上面的球體象徵着地球,寓意國土有界,但與世界相聯,代表我國人民開放的胸懷。5只展翅飛翔的鴿子象徵着和平、祈盼與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進步友好交流與交往。在和平之門周圍有7組歷史浮雕,展現了滿洲里漫長曆史畫卷和對滿洲里未來的美好憧憬。

距離和平之門廣場不遠就是41號界碑,界碑用圍繩圍着,界碑最上面是國徽,下面依次是“中國”、“41”、“1993”字樣。

1994年8月,中俄兩國勘界結束時定在中俄邊境線上的第41號界碑,它的設立標誌着中俄兩國在滿洲里一帶兩國國界的最終劃定。1993年以前41號界1993年以前41號界碑這個位置就是中俄兩國貿易往來的客貨混用通道,隨着中俄貿易的發展和口岸過貨量的增加,兩國政府協商移址並新建了國際公路口岸,於是在滿洲里國門與俄羅斯國門之間就有了這個第41號界碑。

在41 號界碑的正前方有一個紅綠相間的界碑,是俄羅斯第40號界碑,在俄羅斯稱之爲界樁。在鐵軌的左側也有兩塊界碑分別爲38號和39號,也就說雙號界碑38號、40號是屬於俄羅斯的,而單號界碑39 號、41號是屬於中國的。

離開41號界碑,我們來到國門的入口處,雖然國門入口處關閉,但站在國門下,還是感到一股威嚴的氣息,面對國門,永遠讓人保持敬畏之心......

忽然一列貨運列車穿越國門,由於鐵路兩邊圍擋,看不清火車的樣子,好像車廂裏裝着木材。感覺邊界在此刻突然消失了,國與國之間需要一種良性交流。

穿過一個通道,我們來到了鐵路的左邊。說起這條鐵路,還有一段歷史呢。

現在穿越兩國國門的鐵路,就是一百年前修建的東清鐵路,一條爲寬軌,另一條是準軌,寬軌和準軌的軌距相差85毫米,也就是一個拳頭的距離。我們國家的窄,爲標準軌道,稱爲"準軌":蘇聯的寬,爲"寬軌"。中蘇兩國的火車,無論是貨車,還是客車,如果在這裏要進入對方國家,必須都要在此換裝和換輪。所謂的換裝是指俄羅斯的貨車來到滿洲里,要在滿洲里貨場進行換裝,也就是將寬軌火車上的貨物換到準軌的火車上,然後再運往祖國各地;所謂的換輪是指國際旅客列車到俄羅斯,要在後貝加爾斯克換輪,也就是將準軌火車上的車輪換上寬軌火車上的車輪,然後再前往俄羅斯的各個城市。也正是這條鐵路將歐亞大陸緊緊的聯接在一起,它記載了中蘇、中俄關系的幾經波折,從當初的對峙冷戰到今天的中俄人民攜手共謀發展的百年曆程,同時也見證了滿洲里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發展到今天全國最大陸路口岸的歷史進程。

鐵路的左邊有一個更大的廣場,空曠的廣場沒有一個人。這裏擺放着建於1920年的第二代國門縮微模型、建於1968年的第三代國門和建於1989年的第四代國門縮微模型。縮微模型很逼真,站在下面,不由得讓人浮想聯翩。當我們準備離開時,纔有五六個遊客進入。

離開了國門景區,我們坐車來到套娃景區。套娃景區是中俄邊境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大型俄羅斯特色風情園。景區內設套娃世界、歡樂地帶、套娃劇場、俄羅斯民俗體驗館、俄蒙演藝劇場、極限樂園六大功能區。擁有俄羅斯大馬戲、夢幻芭蕾舞劇、神祕奇幻的水幕實景演藝、世界最大的套娃主題酒店、遊樂設施。是全國唯一以套娃爲主題的廣場,主體建築是高30米的世界最大套娃。

景區裏暫停了各種表演,我們倆在景區外面轉了轉,就返回賓館。

當天晚上從新聞上得知:2021年10月16日,西安市發現2名外省遊客(病例1、2,夫妻)核酸陽性,西安市對與上述2名病例同行的5人進行核酸採樣檢測,同行的5人核酸檢測結果均爲陽性。

西安疫情還不知道怎麼樣發展。我們商量後,取消了後面所有行程。第二天直接到達齊齊哈爾市,開始了向西安返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