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你感覺舒服的人,都會有這個特點:邊界感清晰,不添加麻煩

周圍有不少成年人,可能就包括自己親人在內,會感覺讓自己不舒服,想一想也沒啥大事,可就是感覺不舒服,問題出在哪裏呢?可能就是邊界感不清導致的。

通過一些例子對比,這個問題就非常清晰。

大學老師受邀從外地來參加活動,提前聯繫想給預定房間,得到答覆晚上有事可能會有應酬,不好說能否趕過來,於是只確定好了第二天上午會議時間。

又得知按要求外地來人要有核酸檢測證明,聯繫知道這幾天沒有做過,再做時間也有些來不及。

於是,考慮真不行就換個會議地址,反正遇到事情總是有辦法解決的。

第二天一早,大霧天氣,知道高速一定封閉,想正常時間趕過來幾乎不可能,心想要考慮會議時間安排調整問題了。

上班時間過了不一會,接到老師信息,再次確認了會議時間,說一會就到哈。

我覺得有些奇怪,很快明白了,老師應該是提前一天晚上來到,但沒有告知,怕給添加麻煩,自己住下了。見到老師後,確認果然如此,說知道天氣不好,就提前趕過來住下了,不能耽擱說好的事情。

更讓人感動的是,老師又發過來覈算檢測證明圖片,看日期是昨晚九點多在當地醫院出的報告,應該是趕來時五點左右做的檢測,檢測單位晚上發來的圖片。

老師這個考慮真是太細心了。

這些考慮,我想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就是保持邊界感,成人的世界,這個拿捏很重要。

日常生活裏,有些小麻煩煩勞別人,很有必要,比如幫忙打印東西,捎個資料,諮詢事情等,這是人際互動必須的。爲此,曾經感慨,“一個不會麻煩別人的人,遲早會有麻煩的”。

不過,涉及較重大事情,涉及錢財事情,涉及消耗很多精力的事情,這類麻煩就要少給別人添麻煩,這不是人際互動,而是人際糟糕。

這種不給人家添麻煩,就是共情能力,是成人之間邊界感,是保持良好互動的必需品。

老師的做法,給了我們很好的榜樣,替人考慮就是從小事做起,從做好自己開始,不是空談闊論,不是虛情假意,實實在在,多好!

有些習慣麻煩別人的人,遇事就會尋求幫助,不顧及人家感受,只是滿足自己想法需要,過後還覺得天經地義,也難怪讓人家敬而遠之,沒有邊界感背後,其實是人格不獨立,也就妄談獲得別人尊重。

比如不良認知的核心信念,一般有三種:無能感、不可愛感、無價值感。稍微探究一下,這些與人格不獨立,喜歡逃避自己責任,甚至習慣占人家便宜,有着根深蒂固關係。

逃避自我責任,於是表現爲:無能不是真沒能力,是自己把自己的能力打掉的;不可愛不是世界沒有愛,是自私自戀行爲無人來愛;無價值感不是沒有成就,是習慣依靠,比較之下丟失了自我認可。

這就是許又新教授說的,面對現實就是懂得四個方面意義:接受慾望、採取行動、承擔責任、投入情感。

而這些歸納起來,就是那些讓你感覺舒服的人,一定會有這個特點:邊界感清晰,不增添麻煩。反之亦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