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統中觀——結《系統治療與諮詢教科書》

      從九月二十五日開始,歷時兩個半月,完成了《系統治療與諮詢教科書》這本書的抄寫。在抄讀的過程中,看懂的內容九牛一毛,即使這一“毛”的收穫,現在回想起來,其中的書中文章內容也大都忘記了。雖然啥也沒記住,但同時又有感覺好像哪裏不一樣了。哪裏不一樣呢?仔細想,一方面是看問題的角度,從以前的單一看到問題,看一個人,到現在更多的想到人與人之間交互關係影響的存在,把人放在背景中,環境中;另一方面“現實”是我們自己心中的“現實”,我們自己構建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現實”;三是問題可能是被解決問題的方式所維持下來的,減肥的問題被解決減肥的方式節食——復食所維持~~。下面分享我在讀書過程中比較片面的對感觸比較深的這幾點的理解。

      在開始以前,首先解釋一下,從系統觀,系統是什麼?在這本書中給出的定義是任意一組成分,通過多種關係相互聯繫起來,並通過邊界與外部環境區分開來,就被稱爲系統。比如,常見的家庭系統、身體中的循環系統、大自然中的生態系統、社會系統、組織協調等等等等。系統是通過觀察者的視角形成的。由觀察者決定把哪些成分、哪些關係和哪些邊界歸入某一個系統。系統的是認識論的,我能認識什麼,而非本體論的,什麼是真實存在的。

      舉個例子,一位媽媽每次和孩子說話都需要說三次才能得到反饋,這位媽媽認爲孩子注意力有問題,需要心理治療。在家裏她的老公和她的公公都這樣,她婆婆並不認爲是問題,只是把一件事情每次多說兩遍罷了。在這裏,媽媽把孩子和自己歸入了一個系統。而作爲旁觀者把她們一家人歸爲了一個系統。

      一、人脫離不開關係存在的。

     

如果單獨看個體,ta的行爲習慣、語言風格會給我們留下一個印象。同時,我們會發現在不同的背景環境中,ta的不一致性。家長和孩子溝通時,怒火中燒,當電話鈴聲響起,單位領導打電話來,家長的語氣馬上變得彬彬有禮了,然後,家長和單位領導客客氣氣的聊了五分鐘,掛了電話,家長接着把怒火點燃,繼續燒~~。在不同的關係情境中,我們變化着不同的角色情緒,以儘可能利益最大化的方式維持着形象和關係~~

        從大的系統看,從二零二零年延續到今天的新冠疫情,告訴我們每個人我們生活在一個大的系統中,人與人之間交互影響。從小的系統看,我們會發現孩子和家人之間行爲習慣相仿這也是系統的相互影響。長期形成的系統穩定的按照已經習慣的方式運行。比如,比如夫妻吵架,你大聲我比你還大聲。直到有一個人想發生改變~~。一個人變,系統也會變~~

        二是我們構建了“現實”。

      書中有一段話,我們稱之爲現實的東西,存在於對話和交談之中,通常是一個漫長的社會化和語言化的過程。在紛繁複雜的現實觀在,不同的系統都在致力於建構和統一關於我們如何看待事物的所謂公理。而大家所公認的現實觀,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我們是否感到幸福和滿意。在系統觀中,“理解是例外,誤解是衝突。”我們已經設定了語言的侷限性和危險性。當餘秀華寫出《穿越大不箇中國去睡你》時,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她的表達?

        三、問題是被解決方式所維持的。

       

      解決問題的方式維持了問題的存在。在關係中,孩子放學回家玩,不寫作業,媽媽催促孩子讓孩子寫,越催促越不寫,形成一個循環。在系統論中,兩個人的關係被稱爲二元關係。在媽媽和孩子的二元關係中,媽媽認爲自己在應對孩子的問題,同時也讓孩子更多地表現出問題。我們能改變這種現象嗎?媽媽的解決方式並不能解決問題,如果不去解決問題,而是改變一個無效的解決方案,會怎麼樣?問題是“創造”出來的,兩個人相互制約的過程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媽媽動,孩子不動,如果媽媽不動,孩子會發生什麼變化呢?不需要解決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改變另一個人來擾動系統變化~~

      不知所云,已記錄抄書完畢。看書繼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